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中国

德语媒体:来自巴库的信号

2024年11月25日

如果不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全球气候变化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此,世界各国均无异议。但在如何减排,谁来出钱的问题上,各国却迟迟不能达成共识,此次巴库联合国气候会议也不例外。

https://p.dw.com/p/4nPIE
中国是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图为2016年内蒙古一家非法钢铁厂排放浓烟的画面。
中国是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图为2016年内蒙古一家非法钢铁厂排放浓烟的画面。图像来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写道,尽管遏制气候变化符合全人类的利益,但巴库的联合国气候会议也同以往历次气候会议一样,只能达成最低限度的共识。这篇题为《来自巴库的信号》的评论写道:

“联合国气候会议并不能违背单个国家、尤其是那些强国的意愿达成共识。不过,此次巴库气候会议上,强国的地位显然有所削弱。来自美国的谈判代表在努力促成共识的同时,人们却在猜测,特朗普就任总统后,美国将只会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还是干脆会退出整个联合国体制,而联合国恰恰是负责全球气候政策的最高机构。而中国的立场则更为微妙,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国,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超级大国,也希望在全球气候保护领域有所建树,但中国不愿做出任何可能会阻碍本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承诺。只有在不远的将来碳排指标明显下降之后,中国才有可能在气候会议上扮演更为开明的主导角色。

北京既不可能,也无意愿去填补美国退出之后产生的真空。而欧洲人则是有心无力。下一届欧盟委员会想必只会维持现有气候政策,而不会制定新的目标。同几年前相比,雄心勃勃的气候保护政策在欧盟各成员国的支持度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因此,欧盟代表在巴库已经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论指出,在巴库气候会议上,德国及其他工业国家代表曾试图动员中国和海湾国家为贫困国家提供更多财政援助,帮助这些国家治理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但工业国家的努力最终却未能成功。

气候会议上中国的微妙角色:既是全球第一碳排大国,也是新能源领域的领跑者。
气候会议上中国的微妙角色:既是全球第一碳排大国,也是新能源领域的领跑者。图像来源: Dominika Zarzycka/SOPA Images/Imago Images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贫困国家的责任极其有限,但它们却不得不自己投入巨资去应对不断变暖的气候。这些费用是美国、中国、欧洲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强加给贫困国家的,因为正是中美欧的大规模碳排放造成了气候变暖。美国、中国、欧洲等国家不需要为他们的碳排行为承担后果,这一点全球南方国家是不会忘记的。这对今后的各届联合国气候会议而言,绝不是一个好兆头。

世界的分裂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那些希望将一年前迪拜气候大会决定的‘从化石燃料过渡 ’具体化的国家一无所获。例如,德国本希望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淘汰煤炭发电,但这一要求却在巴库气候会议上毫无机会,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计划甚至都没有被重新提出。”


柏林出版的《日报》发表评论称,在危机四伏的当今世界,气候保护已经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

“如果欧盟能出台更为雄伟的气候保护计划,本来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在气候保护领域投入的每一欧元,都能避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数倍成本。中国也本应做出更多的让步。但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战一触即发,中国同美国之间的贸易战仍在不断升级。除此之外, 特朗普赢得大选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巴库气候会议达成共识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尽管已达成共识的3000亿美元远远不够,但这笔款项毕竟可以略微对气候变化的后果产生一些遏制作用。欧盟和中国虽然拖了后腿,但他们毕竟没有极力阻挠。”

相比之下,沙特阿拉伯代表团前来巴库的目的,显然就是要阻止一切同淘汰化石燃料相关的决议。阿塞拜疆联合国气候会议的组织者也没有阻止沙特阿拉伯这样做。有鉴于此,本次气候会议在碳排问题上未能取得任何进展。沙特阿拉伯想必将会开采更多的原油和天然气,而死于气候变化恶果的人也将因此变得更多。如果人们真正重视气候危机,就应向全球南部国家提供数以千亿计的资金。”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