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中国监狱什么样?老外亲自告诉你
2017年7月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在经济上,抵制的情绪渐渐高涨起来。围墙筑得更高了: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想搭建一个(经济)围墙对付墨西哥,他说这样可以保护美国公司不受廉价竞争之苦,工作也不会被非法移民抢去。在英国,那些支持退出欧盟的人们也有着相似的看法,此外,另外一些欧洲国家,支持经济保护主义的人多于从前。" 德语财经媒体"资本"(capital.de)本周四(7月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开头这样写道。作者接着提到了德国,举出了中国美的公司计划收购机器人制造商库卡的例子,这起收购案引起轩然大波。政府担忧有高科技泄露的风险,并因此否决了收购。另外,今年3月传出消息,欧委会显然正在酝酿保护措施,针对来自中国等国家提出的可能让其皱眉的收购愿望。
作者Renate Pilz指出,中国企业收购德国公司,这种举动相当平常:"德国公司也在中国进行收购。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在这方面收紧政策行不通,无论这个高墙是针对整个经济体制还是某个单独的企业。我们这样做,其他人也会效仿,这像是一个永远没有尽头的漩涡。德国是一个全球出口大国,一旦经济全球化减弱,这里的富裕程度也会降低。"
应该怎样去应对呢?作者的观点是--保持开放的态度:"中国一再被人诟病在国外拿技术,但对国内市场采取封闭保护。不久前,中国欧盟商会发布最新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其中指出,该计划歧视欧盟企业,并且阻碍市场力量。人们不能否认这种风险,因此政界必须要主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给收购制定保障员工和企业所在地的长期协议,监督中国政府兑现承诺。"
文章接着指出,中国是德国第四大出口市场。根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机械产业第二重要的投资地:"面对一系列统计,我们必须将中国看作一个平等的伙伴,并且,就像VDMA今年5月末在李克强访问德国之前指出的那样,将支持自由贸易的承诺付诸于行动。也就是说,我们急需一份欧盟和中国之间的投资协议,给公平竞争提供全方位的保证。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得接受在未来,中国会提出更多的收购申请。"
作者在文章末尾写道:"全球化本身是积极的,从德国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良好的标准,无论是在技术、环保还是工作安全保障上的标准传播到全球各地,在别的地方也建立高标准。人们应该从这个想法出发看待中国的收购潮。"
在中国的高墙生活
"他在中国监狱里呆了7个月。" 《西德意志汇报》(WAZ)本周三(7月5日)的一篇文章关注到曾经被关在中国监狱的一名前大众员工欧兹尤(Hamza Özyol)。这名37岁的男子撰写了一本名为"中国--铁窗后的210天"的书。
文章作者Ulrich Franke写道,2014年欧兹尤前往中国深圳,当时他的工作是隧道建筑工地的工人。很快,他就感觉到每天工作15个小时的压力:"2014年8月24日深夜,他当天喝了不少酒,这造成了糟糕的结果。" 欧兹尤说:"喝醉的我做出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在一家夜店,他将三个大约放在桌上半个小时、周围没有人看着的手机拿走了。欧兹尤说:"我以为有人把手机忘在那里了,为什么我把它们拿走了,我自己也不知道。"他并不想成为窃贼,大概一个小时后,因为心存内疚,他又返回夜店,想把手机放回原处。"但是有10个警察扑过来,逮捕了我。"
文章接着写道:"这个周末接下来的时间他都被手铐扣着,接受审讯。周一他被送到监狱。这名男子在监狱里呆了七个月,他认为最严重最可怕的是:"40名男子共同挤在一间仅有50平方米大的空间,这实在是一种折磨。在地上睡觉,自来水就只有一个水龙头,吃饭就是米饭配一点蔬菜,还有点干硬的面食。" 欧兹尤说:"绝对是不人道的。"这名土耳其裔德国人盗窃罪成立,7个月后被释放,他被允许回国。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