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幕后走到前台-德国新任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
2005年11月23日施泰因迈尔是继维利.勃兰特之后第二位担任联邦德国外长的社民党人士。不过,勃兰特1966年出任外长时,已赫赫有名,而施泰因迈尔这个名字平头百姓们则很少知道。施泰因迈尔就任后说,他当然想到各位前任,他们都留下了巨大的足迹。后继者要跟上他们需要做出努力。
对柏林政界而言,挑选这位49岁的律师当外长令人相当出乎意料。只是在施特鲁克和普拉泽克表示不愿意当外长后,社民党领导层才将目光移向了这位总理府负责人。虽说对施泰因迈尔的能力众口一词,但他毕竟更是施罗德总理身居幕后的策划人,更是一位政治官员而非政治家。人们并不清楚他自己的政治理念。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专家里克指出:“大多数人不知道,其实,施泰因迈尔谙熟外交。总理府七年间,他在所有政治领域都起着牵线人的作用,外交政策当然也在其中。他伴随总理经历了外交政策领域的多次转变。”
施泰因迈尔与施罗德的关系,超过了他与社民党的关系,这是他发迹的主要原因。他在党内从未担任过任何职务,九十年代,施罗德当时在汉诺威任州长,这位有博士头衔的法学家是施罗德的办公室主任,以后又成为州长府主管。随着红绿阵营在大选中获胜,担任联邦总理的施罗德将施泰因迈尔带进总理府,起初任联邦情报事务专员,1999年,接替洪巴赫担任总理府国务部长。他逐渐获得名声,成了一位公认的优秀协调人,是上司的一位熟悉专业丶勤奋忠实的干将。
施泰因迈尔说,他未来将继续管理施罗德的政治遗产。他相信,德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将不会出现大断裂,这种断裂完全没有意义,因为我们现有的外交政策与东西方冲突结束后德国的国力及其影响力相符合。对此,不应有任何更动。
这一表态显示出施泰因迈尔典型的谨慎态度,因为不论是他所在的社民党还是基民盟都不会指望他在对外政策的方向上有根本的改变。然而,新总理梅克尔精确的外交设想将迫使施泰因迈尔很快偏离保持连续性的教义。首先49岁的他必须从一个不声不响的幕后操纵人转变成德国外交政策的头面人物。他追踪的是菲舍尔留下的巨大脚印,他说:“公众和媒体应当准备接受这样的事实:外交部长不仅有另一个名字,而且还将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外交政策。”施泰因迈尔的幼女曾经说,她爸爸住在办公室。至少在这一点上将会出现变化:未来爸爸将住在飞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