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背伤”引致网民“悲伤”
2012年9月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9月5日,中国现任国家副主席、内定未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取消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会面,引起舆论各种猜测。
希拉里·克林顿在总统代表奥巴马出席亚太经合会(APEC)峰会之前访问北京。 《新华网》在4日晚间克林顿抵达北京后发布消息称,在克林顿访华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国务委员戴秉国将分别会见她。"但是前天夜晚美方突然接到消息,与习近平会晤的计划被临时取消。据《华尔街日报》引述美国国务院官员的话,会面取消是因为习近平背部受伤,受伤原因和伤情均不明确。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来自熟悉北京政情的消息人士透露,习近平临时取消与希拉里·克林顿见面,主要原因不是身体不适,而是因为克林顿前天抵达北京后,与中国外长杨洁篪谈论中国周边岛屿争议问题时寸步不让,态度异常强硬,中方认为没有必要让未来国家主席与她见面,但为了避免让美国太难堪,习近平同时取消了当日其他外事活动。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还说,习近平取消的外事活动包括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一位俄罗斯官员会晤的活动。中国安排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临时顶替,与希拉里进行了会谈。
很多人都想到中国古代皇帝与官员"称病不朝"的传统。中共历史上也反复出现"称病"的情况。例如,1950年林彪称病拒绝出任"抗美援朝"战争统帅,1959年陈云称病不参加庐山会议,1966年至1999年胡乔木称病躲避"文革"斗争。
在中美双方昨天午间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中国外长杨洁篪简单回答有关取消会面的提问,称现在访问的日程是双方商妥的,希望人们不会有不必要的猜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于下午的例行记者会上,多次被记者追问有关消息,均称这是正常的日程调整,并指中国与美国、新加坡方面都取得一致。
港台媒体与中国国内舆论的猜测并未停止,重点由美中关系转移到习近平的伤情。中国及其他专制国家传统上将国家领导人的身体状况视为国家机密,即便生病,在辞世之前都不会公开病情,甚至在辞世之后还"秘不发丧"。因此高层领导人的"背伤",对于媒体和民众来说,成为非常刺激的字眼。
香港《新报》发表评论《习近平的背伤得好重》,认为此案"是两国历来高层次互动中不曾出现过的稀有状况,此中没有玄机,很难令人信服", "在意识层面,无论中文或英文,都有'倒退'、'不愿正面相见'、'背地里谋算些什么'的悬念,习的背伤得不能出来见国务卿,可见中美关系不见得好到哪儿去"。
《头条日报》报道说,有网民关注习近平在"十八大"即将举行前"受伤":"习近平究竟怎么受伤?在这个时期受伤,会不会影响他的正常接班呢?""背伤消息"传出后,恒生指数跌幅一度扩大至逾300点。
也有网民分析说,"背伤"隐含暗语,是"背后捅刀"、"暗箭难防"的意思,释放了中共高层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的信息。
更多网民习惯于调侃和解构。因为"背伤"与"悲伤"谐音,所以很多人改写流行歌曲,例如"我想我可以忍住背伤(原词为'悲伤'),假装生命中没有你","因为爱情,怎么会有背伤(原词为'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姓胡(原词为'幸福',这里意指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模样"。
今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审查机构已经开始阻止相关信息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并分析指出,谣言广泛传播,至少部分原因是中国缺乏高层领导人生活和工作的有效信息,甚至他们的名字都不允许在社交媒体出现。
作者:张平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