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鼓勵股民的官媒去哪了?

安靜2015年8月26日

就在股民哀鴻遍野、大呼「共慘主義」的同時,曾一度為股市搖旗吶喊的官媒卻沒了動靜。媒體和專家對這一中國特色現象各有一番分析。

https://p.dw.com/p/1GLml
China Screenshot People's Daily EINSCHRÄNKUNG
25日的《人民日報》對股市暴跌隻字未提圖片來源: People's Daily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股市經歷「黑色星期一」以來,官媒鴉雀無聲。25日的《人民日報》對此隻字未提。「人民網」上也只是提到全球股市暴跌、中國啟動打擊地下錢莊行動。

官媒如此的反應和之前發表的鼓勵和安撫性話語形成鮮明對比。今年5月5日,A股暴跌,新華網當晚連續發表《股市遭遇重創不失為一場洗禮 風雨過後更見彩虹》等多篇托市文章。

彭博社於6月底就注意到,「幾個月前,新華社鼓舞人心的評論使得中國股市一路高漲,但隨著近日股市的不斷下跌,官媒也開始變得安靜。」

7月8日,中國股市再次經歷了重挫的一天,《環球日報》發表名為《「國家隊」一定能贏,也必須贏》的社評。

現在股市再跳水,《華爾街日報》不但發現官媒集體噤聲,還注意到「中國的其他網站和報刊對市場動蕩進行了報導,不過它們對中國的描述常常像是一個較為廣泛的全球經濟衰退中的旁觀者,儘管那不太可能。」

是否提及股市並非關鍵問題

香港大學中國媒體項目研究員班志遠(David Bandurski)向德國之聲分析說:「問題不在於是否提及股市,而在於沒有對股市進行實質性的報導,例如介紹暴跌的原因,以及媒體反省自身的推波助瀾。」

他繼續介紹:「我們知道,中國媒體絕對有能力進行有關股市的報導。他們報導的上市公司等經濟訊息具有很高價值。而我們也觀察到,2004年、2005年以來,在中國做調查報導變得非常困難。我想,中國領導人意識到了,一定程度上人們需要有關股市的有用訊息。而在最新的股市暴跌後,他們卻不想讓媒體發掘深層的原因。」

China Börsen rutschen weiter ab
中國股市周一大地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Wei

媒體的作用

彭博社6月的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的觀點稱,新華社作為一個正部級政府部門,其權力之大不容忽視。「其他不說,官方媒體發表的報導和評論影響投資者的心理,可以令股市從下跌變為反彈。反之,亦然。」

當被問及官媒發表的股市文章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政府觀點時,班志遠回答,多大程度不是主要問題,媒體的目的更為重要,「不論是報導股市,還是其他話題,他們的主要任務和目的就是起到輿論導向的作用。」

班志遠還認為,中國官媒可以被看作是「觀點引擎」。「他們想要正面的報導,傳播習近平提出的正能量。中國媒體都清楚這一點,尤其是官方媒體。」他繼續說:「有關股市較為悲劇的一點是-我不只是說最近這幾天,而是幾個月以來-媒體都沒有真正分析其中的泡沫風險。媒體沒有起到監督和向公眾提供有用訊息、幫助他們做出正確決定的作用。」

壓力山大

同樣注意到官媒噤聲的《雪梨先驅晨報》26日寫道,一片寂靜或被理解為向中國領導人施加更多壓力的訊號:媒體希望領導人控制住股市崩盤和經濟放緩所帶來的影響。

班志遠也認為,中國領導人目前面臨多重壓力,例如現在的戰勝法西斯慶典活動和不久前的北京冬奧申辦成功。他說:「近日在天津發生的爆炸性新聞,其中政府失去了對報導和輿論的控制。我們再次看到,許多中國媒體和記者完全有能力做出優秀的報導,這一景象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或者2011年的溫州動車事故相似。現在股市暴跌,領導層則要求不要重蹈天津的覆轍,他們不想再看到記者提出辛辣的問題。這種情況近期之內也不會有所改善,因為中國還將迎來國慶節、其他中共會議等。」

China Tianjin Explosion in Chemie Depot
班志遠指出,領導層不願重蹈天津報導的覆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