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德國:德國 - 人間天堂
2017年1月2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二十多年前我剛到德國不久,曼海姆的一位朋友帶我去看他的同事 – 一個在德國受到庇護的難民。後者驕傲地給我們看室內的陳設:從吊燈到沙發,全是嶄新的。他說:「這些都是國家給買的。關鍵是救濟局來人的時候,你只放一張床墊子,多了沒有。這樣他們就會送你一套家具。」 出來以後,我問朋友:「他既然有工作,為什麼還領社會救濟呢?」朋友把食指壓在嘴唇上低語:「沒聽說過打黑工嗎?「這是我對福利國家的第一個認識:它很輕信。
懷孕的時候,我第一次聽說有兒童金。生兒育女是人的本能,難道國家對此要特別獎勵嗎?而且何止兒童金,還有生育津貼,法定醫療保險兒童免費等等。於是我對福利國家有了第二個認識:國家為家庭政策不惜重金,儘管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意外的厚禮
我的下一個耗資巨大的個人娛樂 – 買房 – 也躲不過福利國家的干預:它非要給我5萬馬克資助,孩子按人頭兒另有補貼,加起來超過了6萬。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國家的慷慨又一次超出了我的想像力,並由此得出第三個結論:福利國家大把大把地撒錢。
這項所謂自住房補貼由於開銷實在太大,2006年被取消了。今天買房的人們只能感嘆生不逢時。不過不用傷心,一項福利取消了,新的利民措施如雨後春筍般浮現,比如父母金,母親退休金等等。
誠實是傻瓜
作為福利國家的受益者,我用百分之百的誠實來報答。比如當大女兒上幼兒園時,我在收入一欄把我和她爸爸的薪水加了起來(儘管我們並沒有結婚),於是毫無懸念地進入最高收入階層,並因此繳納最高的費用(德國幼兒園費用按照父母收入分不同等級)。後來我一度成為單親,每月600馬克的托兒費讓我頃刻間感到吃力。結果科隆市足足花了半年時間才算出調低了的費用。這給我上了福利國家的第四課:誠實者是傻瓜。
後來我才聽說國家為單親專設了一項補貼。我估計,這不是我因無知而錯過的唯一一項福利。小女兒出生時是早產,其她媽媽提醒我可以申請家務幫助。對此我自願放棄了。但凡自己能解決的事情,我不願給政府添亂。而且說心裡話,我嫌申請的手續麻煩。不過請記住福利國家的第五條:你陷入任何困境,國家都會拉你一把。比如2015年以來,如果家裡有病人急需護理而耽誤了工作,可向國家申請「短期工作受阻的收入補償「。
我並非對這些福利措施持一概拒絕的態度。國家向受難者伸出援手,這是社會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原則。但如果慷慨過度,便容易使部分國民產生依賴心理。比如有父母上告聯邦憲法法院,原因是兒童金不夠撫養孩子。我堅信,兒童金的初衷並非國家報銷圍繞孩子的一切開支。
一個無處不在的福利國家還容易扼殺公民自己承擔責任的積極性。我認識一個四年級的男孩子,他打算從媽媽家搬到住在萊茵河對岸的爸爸家。老師和家長一致認為,小學結束半年前轉學太難為孩子。不過他們沒有試圖說服孩子把搬家的計劃推遲半年,而是共同選擇了最簡單的辦法:向國家伸手。於是,福利國家慷慨解囊:每天早上派一輛計程車把孩子接到學校,放學再送他回爸爸家。納稅人的開銷:大約6000歐元。這是我學到的關於福利國家的第六課:不要羞澀,只要敢張口,國家就可能給你驚喜。
假如這項善舉讓那個男孩子幸福,那麼我真沒什麼意見,國家浪費的地方多了,不在乎這點兒錢。不過,對某些人欺騙國家的做法我認為是可忍孰不可忍。前不久看到一個紀錄片,講生活在德國的穆斯林讓福利國家為自己的一夫多妻制埋單。他們讓第二個、第三個、甚至第四個老婆去衙門報單親,於是可以得到房租和兒童贍養以及單親補貼。衙門並非不知內情,但卻沒有法律依據阻止這種做法。由此我得出第七個結論:福利國家正在自掘墳墓。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