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漫遊:「我要吃麵包」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長平
2024年10月19日

「飲食始終只能是養料,不應多也不應少,……更不應該把飲食的特色,即口味和精美程度,作為目的的本身。」 這是德國教育家福祿貝對德國美食的高級黑嗎?請看時事評論作家長平關於德國麵包的一些瑣憶。

https://p.dw.com/p/4lywM
德國波昂的一處麵包房
有人說,對於兒時的印象,腸胃記憶比大腦記憶更靠譜圖片來源: Oliver Pieper/DW

(德國之聲中文網)從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出來之後,我和女兒都感到飢腸轆轆。我說,我們先隨便找點吃的吧。女兒說,我要吃麵包。

我朝博物館廣場上一個酒吧走過去。女兒問,你去哪?我說,這個酒吧裡肯定有麵包賣啊。女兒說,不,我們去找麵包店,德國那樣的麵包店。

女兒平時吃東西很隨意——至少我曾經是這樣看的。她小時候長得很結實。有一次,一位中國媽媽問她:媽媽每天都給你做什麼好吃的啊,把你養得這麼結實?女兒驕傲地答道:麵包!那位中國媽媽眼睛瞪得大大的:麵包?!

用流行的話說,中國媽媽們在孩子早餐這件事情上非常卷。不僅要營養豐富均衡,還要色香味俱全。十多年前,有一位被稱為「南京肉球媽」的年輕母親走紅網路,原因是她每天堅持給兒子做花樣早餐,一年365天不重樣。

當時我還化名在中國的報紙上寫文章反對這種育兒方式。我引用了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在他的名著《人的教育》中關於兒童飲食的意見:「飲食始終只能是養料,不應多也不應少,不應為飲食而飲食,而唯一的目的是促進體力和智力的活動;更不應該把飲食的特色,即口味和精美程度,作為目的的本身……因而兒童的飲食應盡量簡單,以能維持兒童生活所需,使他在體力和智力上達到同樣程度的發展為限。」

今天我要承認,當時我的立場主要不是來自福祿貝爾的理論,而是女兒的日常生活。水果、(三明治)麵包和自來水,是她的主要食物。在大多數中國媽媽看來,這也太不講究了。可憐的德國孩子!

不只是中國人同情德國人的飲食。幾乎每次去巴黎的朋友郭妮家吃飯的時候,她都會以法國美食的主人的身份,調侃一下我們在德國的粗茶淡飯。上一次,她的兩個兒子也加入進來。他們說,德國人吃的哪裡是食物啊,他們吃的是食材。其實,福祿貝爾說的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充滿煙火氣的台北集市
充滿煙火氣的台北集市,竟然不敵梆硬堅實的德式麵包?圖片來源: I-HWA CHENG/AFP

女兒八歲的時候,我帶她去了一趟台灣。我想讓她感受一下,華人面孔並不總是社會中的少數人群。同時,我也想讓她享受一下我記憶中的美食。

有一天早上,在美麗的晨曦中,我帶她去到一個集市上,街道兩邊都是熱氣騰騰的早餐店。我正沉浸在人間幸福感中的時候,發現女兒驚訝地看著這一切。接下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女兒拒絕走進任何一家早餐店。她說,這不是早餐,為什麼要提前吃午餐和晚餐呢?我說,這就是典型的華人早餐。她堅持說,這不是早餐。她想吃真正的早餐。什麼是真正的早餐?她回答說:麵包!

我沒有想到,在台北的一個煙火熱鬧的居民社區的早晨,找一家麵包店竟然那麼難。好不容易找到了,櫃台裡精心地擺放著的都是日式麵包,口味松軟,而不是堅硬結實的德式麵包

我開始意識到,吃麵包就是隨意不講究的飲食,只是我們的視角;女兒認為德式麵包才是正宗早餐,那恰恰是她的講究。

這一次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在和德國距離如此相近的阿姆斯特丹,至少在該城市的博物館廣場周邊,我們走了好幾個街區,也沒有看到一家德式麵包店。

我對女兒說,我們再去吃火鍋吧。前一天,我們在荷蘭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待了一整天之後,在附近不遠處吃了一餐「串串香火鍋」,感覺不錯。

但女兒說,我這會兒特別餓,所以就很想吃(德式)麵包。

德國南部地區流行的鹼水麵包
女兒對德式麵包的執著,恰恰意味著她對食物的講究圖片來源: Ingrid Balabanova/Zoonar/picture alliance

我曾經想,德國麵包店的好處之一是風格整齊。儘管有各種連鎖店名稱不同,偏好各異,但是其中的食物和飲料大體一致,味道和價格都相差無幾,讓顧客心中有數。

後來我才瞭解到,原來德國據稱是世界上麵包種類最多的國家。根據德國麵包研究所(Deutsches Brotinstitut)的數據,全德國各式各樣的麵包超過3200種。2017年的官方統計表明,98.5%的德國家庭都會購買麵包,年平均購買量為44.1公斤。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德國的麵包文化收錄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有人說,對於兒時的印象,腸胃記憶比大腦記憶更靠譜。我想說,這些記憶主要來自文化,而不是血統。

我們繞著博物館廣場走了一大圈,也沒有發現一家德式麵包店,最後很幸運地走進了一家我們品嘗過的最美味咖啡館之一,它的名字叫「煙囪(Chimney)」。

作者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德國「國民麵包」鹼水結是誰發明的?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Tasty Taipei第四集:清粥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