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的親戚們
2012年9月1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正如一位網民所說,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影響,就是讓民眾注意到很多官員的手表數都在三塊以上。陝西省安監局長楊達才,就是該思想最新的一個「犧牲品」。他說買過5塊表,卻被網民搜出了11塊,於是解釋說,他和兒子都有這愛好,經常輪換著把玩。可是,網民對眾多領導不約而同的名表愛好的興趣在於:這些表從哪裡來的?
腦筋急轉彎似的答案是:從名錶店裡買來的。因此,當我們路過柏林名店卡迪威(KaDeWe)的名表專櫃時,忍不住探頭觀看。果然,有且僅有一群中國人,擠在歐米茄櫃台前選購。再往前走,浪琴、雷達、勞力士等櫃台前都晃動著中國人的身影。購表者未必跟貪官有什麼關係,但是他們的形體和表情傳遞出的共同訊息,在前述新聞面前,呈現出某種喜劇效果。
隨行的大姐說,她有時請從中國來的客人去頂樓餐廳吃飯,可是他們往往一頭就扎進了名錶店。一個姑娘還興致勃勃地告訴她歐米茄的各種款式以及在各地的價差。大姐不解地對她說:「你們這些腦子都用來琢磨些啥呀?」
一個人的腦子可以自由地用來琢磨任何事情,包括對名表的收藏和賞玩。不過,如果有太多的人都在琢磨名表的事,同時又有太多的官員的手腕都變成名表展廳,那就難免讓人發出疑問了。
無論是在莊嚴肅穆的教堂,還是在古思悠然的文人故居,你都可以看見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拎著大袋小袋的名牌服飾,大呼小叫地合影留念,也讓人感覺怪異。
在國內的網路輿論中,這些人中的很大部分,不僅有公款旅遊的嫌疑,而且他們的言行舉止也丟了中國人的臉。據我的觀察,公款旅遊固然居高不下,但個人消費也日漸增多。對於後者的言行舉止,我向來持一種同情的理解。相比發達國家來說,中國人出國不容易,即便自己等到了機會,親戚鄰居未必能如願。因此,趁著可能一輩子就一次的機會,為自己也為親戚鄰居買回一些能管三輩子的紀念品,也算是一種「人之常情」。此外,普通中國人到歐洲,很多時候都只能通過組團,人多嘴雜,難免喧嘩。
不過我還是需要回答這樣的問題:第一,越來越多的人出國變得容易了,為什麼對奢侈品的興趣有增無減?第二,即便好不容易出國一次,為什麼不是趁機看更多的人文景觀,瞭解更多的風土人情,而是要花大把的時間選購其實在國內也能買到的服飾?
十多年前有個朋友告訴我,她去義大利小鎮旅行時,不少旅店老闆都對她說,我知道你們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早餐都特愛吃鹹肉吧。原來中國來的旅行團,在吃免費早餐時,幾乎都首先將鹹肉一搶而光,所以很多店家為中國遊客準備雙份鹹肉。真正的原因,不是他們在國內的生活習慣如此,而是肉類食品貴且飽腹。
這個故事已經過時了。現在關於中國遊客的笑話是這樣的:在巴黎一家名品店,服務生攔住一個拉著特大旅行箱的中國人說,麻煩您請將箱子寄存,只有錢包可以隨身帶著。中國人拍了拍特大旅行箱說:這就是我的錢包,裡面都是現金。
前一個故事講的是貧困和匱乏,後一個故事呢? 在我看來也是如此,只不過從物質說到了精神。包括大部分官員在內的中國權勢階層的精神空虛,和他們手中日益增長的權力和財富,成為中國社會面臨的重要矛盾。
作者:長平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