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英國導彈專家談中國導彈的技術和其它意義

採訪記者:一通2007年1月25日

中國官方確認用中程導彈擊毀氣象衛星之後,國際間對中國此舉到底意味著什麼的討論與疑慮並沒有因此消失。德國之聲記者就此採訪了英國簡氏防衛周刊導彈專家克里斯蒂安-拉美爾先生。他認為,中國的試驗從軍事技術現代化上看意義不太大,但影響美日等對中國訊息的蒐集。他也談了中國航母的發展問題。

https://p.dw.com/p/9lCk
日本去年1月發射的衛星圖片來源: AP/Kyodo News, Hiroko Harima

德國之聲:拉美爾先生,中國成功地利用一枚中程導彈,擊毀人造衛星,這在軍事上意味著什麼呢?

拉美爾:從軍事上看,利用這樣射程的導彈擊毀人造衛星,這對於中國整體軍事技術的現代化來說,意義並不怎樣的大。它的意義在於向外界展現中國軍隊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投射能力,特別是武器的定位能力,包括針對外空目標,也包括搜索與鎖定這樣的目標。

德國之聲:中國這樣的舉措,對於遠東地區,比如對那裡的國家日本和澳洲说来,又意味著什麼呢?東京和坎培拉都對北京的舉動,作出了相當強硬的反應。

拉美爾:在軍事策略上,中國此舉非常重要的效應是對日本即將完成的反導彈系統,產生太空空間上騷擾與干擾的作用。擊毀衛星產生的碎片同時也會給這一地區上空其他民用乃至軍用間諜衛星,帶來一定的威脅,從而妨礙它們比如有效地收集中國領土領空範圍的訊息。在這個層面上說,日本比澳洲更为敏感,因為日本特別在乎利用自身和美國在這一地區上空的衛星,來收集情報,隨時迅速掌握中國軍事動作的走向。

德國之聲:那麼你如何看待中國此舉會引起本地區乃至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進一步加劇新的太空軍備競賽這一危險呢?

拉美爾:我沒有把握認為這一定會在冷戰那種意義上,導致大規模新型軍備競賽的發生,因為中國軍備的更新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中國太空軍事技術的發展也同樣如此。儘管美國和日本對於中國這一舉動,已經引起警覺,但我並不認為它們果真對此感到驚訝。事實上,大多數世界大國其中也包括美國在內,都在加力發展自身的太空武器計劃。不過類似日本這樣的國家,是因為自身憲法規定的限制,決定了它在太空方面的種種不可能。同時,與中國進行這樣的競賽,這本身也並非沒有風險,因為它勢必導致日中關係走向更大程度的對抗,妨礙雙邊對話的可能。

德國之聲:與此相關的一個事件是:中國前不久公開宣佈具有製造航母的能力。你怎麼看待北京這一政治性宣佈,即公示自己具有在即便踞本土很遠地區作戰的可能呢?

拉美爾:北京方面在1990年代不斷審視了自己購買航母的各種可能性,現在宣佈自己有製造航母的能力,這本身並沒有十分巨大的現實意義。因為即便中國有這樣的能力,要造出航母,也還需要十到十五年的時間。北京的公示當然意味著中國在發展所謂遠洋海軍方面的決心,但這樣長的製造時間,顯然這不是近期人們可以期待的軍事行動的具體可能性。換言之:中國更多會繼續關心自己的近海利益,防衛這樣的利益,而不是真正著眼遙遠地區,著眼那裡未來的可能性。

德國之聲:在中國利用導彈擊毀衛星後不久,印度方面宣佈成功回收衛星。中國媒體相當詳細地報導了這一事件。這是否因為著中印兩國正在步入世界大國在空間軍事技術領域裡的某種競爭呢?

拉美爾:中印雙方在這一領域的行動,未必是在軍事上,倒是在國家政治層面上具有可以類比的性質,那就是雙方都旨在公示自己作為擁有複雜空間技術的世界大國的地位。從空間軍事的角度上看,雙方現在的行動到底有什麼意義,大家可以見仁見智,我不認為這樣的空間軍事競爭是雙方現在關注的焦點。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