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阿薩德家族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空氣污染
隨著中國北部地區頻繁出現霧霾天氣,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對大氣污染的關注。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環保遠慮 經濟近憂
德語報刊注意到了施密特去世在中國媒體引發的反響,以及中國環保當前面臨的困境。
德語媒體:中國屏息和歐洲如何面對中國
沈陽的重度霧霾不僅震驚了全中國,也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另外,德國前外長菲舍爾在《南德意志報》撰文分析歐洲的外交政策,其中提及中國。
沈陽遇最重霧霾 都是供暖惹的禍?
作為中國老工業基地的遼寧幾天來空氣污染持續爆表,尤其是省會沈陽空氣品質已達極度危險水準,全城12小時陷入霧霾。網民發問,難到是供暖惹的禍?
魯爾區的藍天上白雲飄
結構轉型讓魯爾區的天又藍了起來,同時也扶持當地的綠色產業。這裡研發生產的環保產品和技術享譽全球。
巴黎首個無車日
巴黎首個無車日
為什麼柴油車更污染環境
汽車的柴油引擎比汽油引擎更節油,但是廢氣排放是工程師們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
調查:腐敗、污染和貧富差距讓中國人操碎心
根據美國調研機構最新的一份調查報告,大多數中國人最擔心的問題包括官員腐敗、空氣和水污染、食品安全以及貧富差距拉大。其中逾一半人認為腐敗將有所好轉的說法引起網民質疑。
港媒:北京馬拉松在霧霾中起跑
有港媒報導稱,周日舉行的北京馬拉松比賽中,至少有兩名參賽者突然心梗被送至醫院。北京當天空氣品質監測顯示空氣欠佳,指數屬"不健康"水準。
德語媒體:維吾爾問題的國際化
對於曼谷爆炸襲擊案,《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原先被認為是純中國問題的維吾爾問題如今已經擴大到國際範圍。
看不見的致命"殺手"--燒飯和取暖
根據德國馬普化學研究所的一項調查,全球每年約有330萬人因受到空氣污染過早死亡。不僅是工業和交通造成了空氣污染,日常燒飯和農牧業也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負擔。
上海為保「迪士尼藍」拿污染企業開刀
上海為了保障實現「迪士尼藍」,決定強制關停迪士尼園區附近的150多家企業。
人民網總裁涉嫌賄賂被立案偵查
中國媒體報導,人民網總裁廖玒、副總裁陳智霞已被立案偵查,對他們的指控是涉嫌賄賂。
港媒:中央對天津隱瞞災情很惱火
據香港媒體報導,天津港危化品倉庫大爆炸之後,天津當局試圖壓低事故造成的傷亡數字及危害,令中共高層感到震怒。
田徑世錦賽將開幕 北京全力保藍天
作為7年前的奧運會主辦城市,對北京而言現在舉辦一場完美的田徑世錦賽理應不在話下—如果不是因為一個難以預測的問題:空氣污染。
中國每天有4000人死於霧霾
研究人員認為,中國嚴重的空氣污染是全世界最大的環境災難。
研究機構:中國每天4000人死於空氣污染
中國的空氣污染平均每天導致4000人死亡,佔中國總死亡人數的17%。這是美國伯克利地球組織(Berkeley)一項新的研究結果。本周四發表的這份研究報告指出,按照美國的標準,38%的中國人呼吸的空氣都是「不健康」的。
中國的「毒氣」飄洋又過海
儘管美國並非氣候保護的先鋒,該國部分地區的確實現了顯著的減排。然而,其臭氧濃度卻鮮有下降。有學者稱,這要歸咎於從中國漂來的有害氣體。
德語媒體:霧霾還是頁岩氣之兩難問題
周末的德語報刊,關注了中國開采頁岩氣帶來的環境問題以及方興未艾的中國電動汽車產業。
為大閱兵拼了! 北京開啟"APEC藍"模式
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臨近,北京及周邊部分地區將開啟"APEC藍"模式。為確保更好的天氣狀況,北京將從8月20起連續15天實施交通管制。
德語媒體:艾未未的「簽證疑雲」
失去旅行自由長達四年後,艾未未終於有機會走出中國。但英國方面此前拒絕給予他六個月的商務簽證,引發《法蘭克福匯報》的不解。而《世界報》則列舉了中國所面臨的六大難題。
50年後重新開放的東京海濱浴場
東京雖然是一座海濱城市,但是50年來東京海邊卻嚴令禁止游泳。原因其實只有一個:東京灣實在是太髒了。不過這一情況現在已經發生改變。
東京強迫居民重返福島
如果按照日本政府的計劃,那麼很快就將有數千人重返福島核洩漏地區。因為政府認為核災難發生四年之後,該地區重新變得安全。但是環保專家們敲響警鐘。
中國僅四分之一大城市空氣品質達標
根據中國環保部周一公佈的數字,今年6月,中國只有四分之一的大城市空氣品質始終達到國家標準。
中國去年逮捕數千名環境犯罪嫌疑人
中國環保部長陳吉寧周一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時表示,警方去年逮捕了數千名環境犯罪嫌疑人,人數是過去10年總合的2倍。
瀕臨滅絕的物種
瀕臨滅絕的物種
澤林視點:有節制地走向「世界末日」
中國的環保問題嚴重,但是也取得進步。澤林認為,西方應該看到這一點。
Ökotest要為中國消費者「指點迷津」
德國《Ökotest》(生態測試)雜誌將目光投向中國。周五,一個名為「優恪」的全新網上平台啟動。在環境和食品醜聞層出不窮的中國,「優恪」應該很有市場。不過,他們暫時還不會與中國企業展開直接對抗。
麥當勞薯條供應商在北京領污染巨額罰單
麥當勞薯條供應商北京辛普勞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因水污染物超標排放,被豐台區環保局罰款391萬元。這是目前為止北京市地區發出的金額最高的環保罰單。
德語媒體:「未知的風險」
中國科研人員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實驗在國際學術界引發倫理爭議,也成為今日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霧霾有改善:你感覺到了嗎?
綠色和平表示,北京、河北等重污染地區PM2.5有改善,但中西部省份污染仍在加劇。
如果地球上的可耕地越來越少......
全球對食品、飼料以及生物燃料的需求不斷增長。但各種侵蝕和錯誤使用每年都導致240億噸肥沃的土壤流失。
沙塵暴一直在,今年特別大!
中國首都民眾在面對黃土飛揚,城區被一片黃色覆蓋的景象時似乎並不那麼陌生,難道人們還對13年前的那場沙塵暴記憶猶新?網民爭相拍照「留念」的同時,也發出無奈的調侃:「口罩將或成北京人『標配』」。
中國人為何想離開祖國?
外國人說中國是希望,為何還有大量中國人想離開祖國?
治污不給力 維穩都困難
中國政府研究人員發文警告「環境問題易成為社會風險的引爆點」。近年來,該國環境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不僅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成為北京向污染宣戰的主要動機。
不堪污染 :公民怒上街頭 政府被迫低頭
霧霾不斷、污水橫流、塵土飛揚: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中國人不再視而不見,他們走上街頭,向政府發出抗議。他們的力量也愈加強大。
內蒙爆發反對化工廠污染抗議
人權組織稱,內蒙古奈曼旗周末發生反對化工廠污染的抗議事件,造成一人死亡,數十人被拘留。當地政府稱已下令工廠在調查期間停工。
「勇士」和「霧霾比雪多」
最新的《明鏡周刊》關注被稱為「中秘」的外媒中方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面臨的挑戰和遭遇的困境。另外,北京和張家口舉辦冬奧會的雄心遭到了《南德意志報》的質疑。
環保監察員 「後台」硬起來!
北京的霧霾很可怕:500多萬輛汽車尾氣,再加上燃煤發電站和陳舊的工業設施共同污染著空氣。新環保法出台之際,北京的數百名環保監察員終於有了「後台」。
研究:空氣污染增加中風的風險
每年全球有5百萬人死於中風。這是中國的第一致病死因,也是德國最常見的死因之一。最新一項研究表明,空氣污染增加中風風險。
北京、張家口迎來國際奧委會"考官"
國際奧委會開始了對北京和張家口5天的實地評估,而這兩個城市是否具備舉辦2022年冬奧會的能力,還要看"考官"們的決定。
恐懼之中的不智之選
輿論認為,對香港普選抗爭和內地霧霾討論的打壓,透露出中共政權的恐懼;而軍隊高調介入社會維穩,則是一種窮途末路的心態。
「沒法兒更糟糕了!」
中國環境污染愈發惡化。與其鬥爭的過程中,已經有了時尚的元素。
「接下來的幾年對中國而言將十分危險」
政治學家黃靖在接受《新蘇黎世報》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處在兩難境地:發展經濟以維護執政合法性還是治理污染穩定民心?《法蘭克福匯報》也關注了能讓所有中國人團結起來的環境問題,尤其是最近因為一部記錄片而名聲大噪的「女英雄」。
習的馬克思主義和稱讚霧霾片的環保部長
《法蘭克福匯報》周一關注習近平提出的「四個全面」,並指出,習不允許社會主義內部的革命,卻強調漢化馬克思主義的必要性。《世界報》則聚焦稱讚《穹頂之下》的新環保部長。
西安上演"穹頂之下"的抗議
中國一維權組織透露,3月8日有西安網民聚集陝西省政府周圍,舉牌抗議當局治理霧霾不利。據稱,其中兩人被管轄派出所帶走。
自信的中國害怕一部《穹頂之下》?
北京政府在國際舞台上日益自信,但中國真的可以與世隔絕,自行其是?《穹頂之下》爆紅之後疑似遭到封殺,中國媒體活動空間究竟多大?
《穹頂之下》疑遭封殺 從影片網站消失
在網上引起熱議的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周六在中國各大主流影片播放平台上消失。部分海外媒體此前曾報導,中宣部對《穹頂之下》下達封殺令。
台灣空污,大陸害的?
近來紀錄片《穹頂之下》揭露中國大陸霧霾問題,深受所苦的台灣也高度關注。
環境危機讓北京的信譽「面臨考驗」
當中國空氣污染成為人大會中心議題之際,總理李克強再次發誓要對其進行治理。然而這就夠了嗎?對此,德國之聲採訪了分析師希爾頓。
穹頂之下,無處可逃
漢學專業的德國大學生觀看《穹頂之下》之後寫下自己的感受。
上一頁
第7 頁,共17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