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種族主義在德國勢頭漸長

Ralf Bosen
2020年6月10日

德國的種族主義歧視在增加,反歧視機構的年度報告證實了這一點。該報告警告,這一現象將給社會團結帶來嚴重後果。

https://p.dw.com/p/3dYZ6
Deutschland Black Live Matter Proteste in München
美國黑人之死在慕尼黑引發抗議活動,大約25000人走上街頭示威。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S. Babbar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從兩周前非裔美國人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死於警察暴力以來,抗議浪潮席捲整個美國。這位黑人遭受警察暴力跪壓其脖頸近9分鐘後死亡的消息也令許多德國人震驚。上周末,成千上萬的德國人不顧新冠疫情,在柏林、慕尼黑和科隆等城市舉行了反對種族主義的示威遊行。

同時,德國存在的種族歧視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不論是日常生活中的種族主義、仇外騷亂還是類似"國家社會主義地下組織"(NSU)製造的右翼極端主義襲擊,已經在德國社會生活中留下了印記。

逾千宗涉及種族主義的投訴

新的統計數字為這一指責提供了證據,同時也證實了種族歧視不斷增加的發展趨勢。根據周二(6月9日)公佈的聯邦反歧視局(ADS)2019年度報告,德國的種族歧視案件增長了近10%,達到1176起。該機構提供的所有咨詢中,有關種族歧視的咨詢佔很大一部分,比例達到33%。 2016年,這個比例僅為25%。自2015年以來,其數量甚至增加了一倍以上。

成立於2006年的聯邦反歧視機構旨在為那些因其種族、宗教信仰、性別認同和年齡,以及因殘疾或性別而受到歧視者提供咨詢。

該獨立機構負責人弗蘭克(Bernhard Franke)表示,"種族歧視是德國持續存在的一個問題,受害者在維護其權益方面也沒有得到足夠的幫助"。

弗蘭克警告說,如果有人感覺忍受不公正待遇而得不到幫助,"長此以往嚴重後果,將危害社會團結。歧視讓人喪失信心。"種族主義問題在聯邦反歧視機構年度報告中佔據了很大的篇幅。

社會上的仇視情緒明顯

弗蘭克在年度報告的前言中寫道,2019年是"仇恨和種族仇視留下深刻和痛苦痕跡"的一年。從主張救助難民的基民盟政治家沃爾特‧呂布克(Walter Lübcke)被右翼極端主義分子謀殺,到恐怖分子對哈勒猶太教堂的襲擊。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小的案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歧視行為。"

年度報告匿名援引了受害者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都受到歧視的具體案例:

"最近有位顧客進到店裡就大喊:"那個黑人在哪兒,我最喜歡他給我按摩頭。"

"一個孩子在學校欺負我哥哥,原因是他皮膚黑,之後還打他。老師明明看見了,卻什麼也不管。"

"另一個部門的兩位同事笑著問我是否在公司負責煮咖啡。當我告訴他們我是來自敘利亞的建築工程師,在公司作結構設計工作時,他們笑得更大聲並問我是按照德國還是敘利亞的標準工作。"

種族主義觀念只是冰山一角

聯邦反歧視機構的年度報告說,很多受歧視的當事人認為,雖然襲擊和謀殺事件令社會震驚,但是多年來整體狀況並沒有改善。"移民的憂慮、恐懼和被邊緣化的經歷沒有受到重視。"

Deutschland Ausländer auf Wohnungssuche
外國人和有移民背景的德國人找房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 Scholz

暴力、仇恨和種族主義煽動只是冰山的一角,因日常生活中遭遇歧視產生的怨恨早已存在。如房屋出租者明確表示房子不租給外國人,或者同事講帶有種族歧視性質的笑話,上司卻袒護說"絕對沒有這個意思"。

2019年,有三分之一具有移民背景的人表示,最近十年來在尋找住房的過程中受到歧視。 同時,所有受訪者中也有41%的德國人表示,對將房子租給移民持有很大顧慮。

匿名應聘和找房

儘管德國的《平等待遇法》原則上禁止這些不平等現象,但根據反歧視機構的說法,有關防止住房市場上種族歧視的法律保護存在"少數例外規定"。 當局委託的一個法律評估機構認為,歐盟的反種族主義法規在德國沒有得到充分執行。

Flüchtlinge aus Syrien bei  Arbeitsagentur
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在勞動局找工作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Kahnert

反歧視機構要求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立法者加強對受歧視者的法律保護和幫助。政治家們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基民盟主席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向德國之聲表示,將在一個特別的內閣委員會中討論所有仇外和種族主義方面的問題。其中包括"匿名競聘工作和尋找住房"的可能性。

聯邦反歧視機構認為,柏林最近通過的第一部州《反歧視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該法律使受歧視的當事人,尤其是在警察或教育領域受到歧視的情況下,可以提出投訴並提出損害賠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