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學生的音樂會
2012年4月2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誰在德國學習音樂,就具備了在國際範圍內開展職業生涯的前提條件,在全世界都受歡迎。難怪三分之一的德國音樂系學生來自外國。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每年向超過100名音樂系學生提供獎學金。上周末,它邀請了來自23個國家的獎學金生在柏林藝術學院進行交流和共同演出。
音樂,音樂無處不在!在柏林藝術學院大廳內鋼琴家正在排練,在小廳內有室內管弦樂隊,隔壁還有吉他手,在劇院休息室則是歌唱家。
這裡的演奏是全神貫注的,但是歌曲和樂曲餘音未落,演奏和演唱者就開始談笑風生。而且是用德語,這絕非尋常。這些從德國各地來參加這個聚會的年輕音樂家們,實際上來自世界各地:中國,日本,韓國,東歐,俄羅斯,蒙古,美國,義大利,西班牙,巴西或者阿根廷。
"我們希望學生不只是學習他們演奏的樂器,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夠瞭解德國的社會、文化。語言也屬於社會和文化的一部分。"
專門負責為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挑選音樂方面獎學金生的克里斯蒂安▪蒂默(Christian Timme)這樣說。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每年向超過1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音樂人才提供獎學金,使他們能夠在德國進行專項研究或繼續深造。
在這次的音樂節上,40名來自23個不同國家的音樂家們登上了舞台,為超過400名來賓獻上了一場真正"國際化的演出"。這其中也有來自中國的年輕人。
"世界性的交流與合作"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大家可以互相演奏,互相學習,我在舞台之下也交了很多好朋友。這種交流對於我們這些學音樂的學生來說,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給我們提供的這個音樂會的舞台對於我們從專業上來說,又多了一次上台的機會,也是很好的鍛煉。"
來自大連的陳思在享譽世界的漢諾威音樂學院學習鋼琴,雖然此前也在學校裡和同學們舉辦過音樂節,但一起演出的都還是本校的同學,象這次這種能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們同台演出,對她來說也尚屬首次。在本次音樂節上她首次為一位來自埃及的女高音演唱的阿拉伯歌曲伴奏,她說"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合作"。
來自湖南的譚昌輝在這次音樂節上用中文演唱了於右任創作的《望鄉詞》。他也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音樂節。"交流",也是他認為這次音樂節帶給他的收獲之一。
"可以和來自全世界的不同的學生能有所交流,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瞭解到對於新音樂,尤其是現代音樂的不同的看法,由此也產生對傳統音樂的不同看法。"
德國:「音樂主宰的生活」
來自日本的25歲的秋帆辻井(Akiho Tsujii)特別提到在德國學習音樂對她的意義。
"德國即是歐洲。古典音樂就是歐洲音樂。在日本人們無法對此進行足夠的學習或研究。"
秋帆辻井首先在日本學習了6年的古典歌唱,但是直到現在,在萊比錫,她才能過一種真正由音樂來主宰的生活。因為在這裡她可以隨時去聽音樂會--只要她想。她的同學,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韋斯利▪鄧納根(Wesley Dunnagan)補充說,在德國,作為歌唱家,人們可以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理解音樂。
德國的音樂學院在世界各地享有極佳的聲譽,幾乎有一半的學生來自國外。作為他們中間的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的獎學金生,來自巴西的達妮埃拉▪韋加(Daniela Vega)說,他們不僅是幸運地得到了經濟上的支持,而且也得益於象這次在柏林舉辦的這樣的活動。
事實上,在柏林藝術學院的研討會和音樂會也提供給了人們一個機會,認識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傳統音樂。這些不同的音樂在這裡被作為古典作品重新演出。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音樂家遴選委員會主席迪特爾▪馬克(Dieter Mack)說,人們也在這裡談論他們在東道主德國的經驗,以及文化認同和政治。
政治環境決定音樂存亡?
"我和一個巴勒斯坦人有過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討論,它當然和政治問題有關。比如人們如何才能使音樂進入到巴勒斯坦的日常生活,那裡發生的事情對文化造成了什麼樣的損失。那位巴勒斯坦人認為,他在這裡能更好地保存他的文化,因為在他自己的國家,在當地的政治環境下這一切是不可能的。"
曾經的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獎學金獲得者常常能夠有一個國際性的職業生涯。有些人留在德國,更多的人回到自己的祖國,在那裡為歐洲和現代音樂的演奏做出貢獻。這些年輕的獎學金生的天賦,在柏林藝術學院得到了充分展現。
作者:Silke Bartlick,簡如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