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獨立的人格、學術與傳播

張平2015年3月1日

輿論認為,香港的政治、學術與媒體均被大陸政府快速侵蝕,港人應該堅持爭取諸方面的獨立性。

https://p.dw.com/p/1EjQo
Studentenproteste in Hong Kong
大學生是香港爭取真普選運動的主力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環球時報》報導香港沙田反水客示威時稱,"反水貨行動實際是……挑起兩地矛盾,又推動實質性'港獨'"。時評人李怡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認為香港抗議運動一再被指"港獨",恰是因為沒有外國勢力。

李怡說,自香港開展爭取真普選以來,兩年多市民意願表達的一再升級,儘管引起國際媒體和公眾關注,但可稱之為"勢力"的外國政府卻從不置一詞。西方國家不但沒有支持香港的佔領運動,甚至為了維持與中共的戰略關係或經濟利益,包括在香港的利益,而不想開罪北京。

李怡說,台灣有自己的軍隊,有全面的民主普選,有作為獨立政治實體的一切架構,但中共和港共沒有指為"台獨",原因就是因為有外國勢力介入。他認為,中共現在財大氣粗,對台灣對香港以及對西方國家都採取"以經促政"對策,即以經濟利益作政治拉攏的手段;台灣以獨立自強的體質爭取國際支持;香港過去兩年在建立自己的本土獨立人格方面已漸漸為外界瞭解,應該"以民促官",從爭取外國的民間支持而促使官方支持。

香港大學權力應該"去殖"

《信報》評論員練乙錚發表文章,呼籲香港社會爭取大學最高權力機制的民主革新。文章說,香港特首對各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及成員等的任命權,不是香港人民同意賦予他的,而是中國於1997年從英港殖民政府那裡繼承過來的。這部分殖民專製法權,在80年代相對開明的殖民管治晚期,以及1997年之後短暫的"回歸蜜月期"裡,對大學自主和學術自由的破壞並不顯著,一直到梁特上台,無權不用的京港統治階級圖窮匕首露,大家才驚覺。

練乙錚說,一直以來,本地的大學生和大學教授們對這些惡法全不為意,不少人至今還以為是活在"學術自由世界第一"的天堂裡,事實卻如站在浮沙之上。他認為,民主普選遙不可及,反而若干具體環節特別包括高等教育的反殖,卻是這一代人必須負起、也完全可以完成的責任。

中港政治傳播獨立性減弱

Zeitungskiosk in China
批評人士認為香港媒體自我審查成為「新常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Godong/Deloche

傳播學者陳韜文在《明報》發表文章,討論中港政治傳播的新格局。他認為,中港政治格局已變,由標榜"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轉向強調一國優先,強調中央擁有香港全面管治權,強調中央對自治程度的絕對界定權。中央也動用各方面的資源左右中港的傳播互動。同屬中央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媒體,不時議論香港事務,有時更上綱上線,實行政治批判。中央還有一批專家和學者可以用來製造輿論。

陳韜文說,香港的新聞傳媒眾多,本來十分多元化,起著一定的代議功能。不過由於擁有權的轉變,加上中國恩威並施,絕大多數的傳媒在政治上已程度不一地向中央靠攏。就算是傳統標榜獨立客觀的傳媒,也不得不對壓力作出回應,調整領導人事安排及報導言論方針。一直困擾傳媒的自我審查問題,原來是偶發和默默地進行的,現在已變成半公開的新常態。但是,他認為年輕一代還沒到願意放棄自治理想和利益的時候,可以預期爭持仍會持續,而中港政治傳播的格局也會受到觸動而進一步演變。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