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氣」遇困境!核能供暖解決問題?
2017年12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由於燃煤所帶來的嚴重空氣污染,中國官方正在努力尋找其他能源替代煤炭。但是,以天然氣作為替代能源的"煤改氣"工程剛剛實施便遭遇嚴重問題-冬季供暖需要增加,而天然氣供應不足,導致價格飆升,出現"氣荒"。後果是:一些廠家被迫停產,許多民眾受凍。中國能源轉型的嘗試剛一開始便遭到挫折,有媒體甚至打出這樣的標題"失算煤改氣:一場處處失利的環保戰役"。
煤炭不環保,天然氣又一時之間無法填補空檔,還能有什麼辦法?中核集團最近發布的消息顯示,北京正在考慮使用核能作為可靠的冬季供暖來源。
延伸閱讀—空氣污染:北京人均折壽6.4年 南方人多活3.1年
中國媒體報導稱,中核集團(CNNC)最近發布"泳池式低溫供熱堆"。據稱,這一代號"燕龍"、型號為DHR-400的區域供熱反應堆連續進行了168小時的試運轉,證實這一供熱方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據稱,一座400兆瓦的"燕龍"反應堆可以供應200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供暖,相當於20萬戶三居室。
"燕龍"區域供熱反應堆的原理是用小型低溫核反應堆取代燃煤或燃氣鍋爐,進行供熱。該核反應堆被放置在一個相當於奧運會標準泳池容量的水箱中,投入資金約為15億元,僅需三年便可完成建設。
由於低溫反應堆溫度不會超過攝氏100度,因此被認為安全性高於傳統反應堆。而它的另一優勢是可以直接與現存供熱網路並網。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顧申傑對路透社表示,這項技術已經研發成熟:"他們(中核集團)已經(使用這一技術)為他們的研究所和其他辦公建築供暖,順利運行三年"。他認為,下一步便是將該項技術進行商業化轉換。
利用傳統核能發電廠供熱在俄羅斯和東歐地區較為普遍,但中國旨在成為第一個專門為城市供暖建造核反應堆的國家。
中國已經在研發尖端核技術方面投入巨資,不但提升其國內的核能產量,同時也會對全球造成影響。按照設想,中國將設計一系列針對目標不同的核反應堆,比如城市、偏遠島嶼、船隻、機動車乃至飛機。
公眾是否接受?
中核集團科技委常委程惠平表示,對於大部分地區依然依賴"集中供暖系統"中國北方而言,區域供熱反應堆可能是一個理想方案。
按照該集團的說法,"燕龍"系統所需要的放射性物質僅相當於一個裝機容量10億瓦的傳統核能發電廠的2%。不過核能供熱的理念要得到公眾接受依然存在一定難度。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會議上,程惠平曾表示:"我們必須面對中國北方5億到6億的老百姓,告訴他們泳池反應堆是絕對安全的。"
中國政府堅持推廣該項技術,但也有人警告稱,不要操之過急,尤其是公眾對於核能風險的擔心依然普遍存在的情況下。
11月底,中國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稱讚區域供熱反應堆"意義重大",將有助於解決北方能源供給和大氣污染問題。但他同時要求中核集團竭盡全力驗證這一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除了安全因素之外,區域供熱反應堆在經濟上是否劃算也仍是一個問題。中核集團表示,預計核能供暖的價格約為每千兆焦耳30到40元,低於天然氣供暖。但一位核工業咨詢師對路透社表示,區域供熱反應堆的經濟可行性依然難以預測。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的顧申傑也表示,審批過程將會持續較長時間,每個項目都要通過環境評估及概念設計審核。"我不認為這會在五年之內完成。"
石濤/安靜 (路透社)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