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湄公河委員會呼籲下游停建水壩

2010年10月18日

湄公河委員會建議下游國家推遲所有在湄公河上修建水利設施的計劃,在10年內停止相關建設。人們擔心大壩將使生態遭破壞,危及沿岸居民的生計,並可能引發鄰國間的衝突。這一呼籲得到了環保組織的歡迎。

https://p.dw.com/p/PgpA
越南境內的湄公河

生態破壞可能引發政治衝突

設在越南的湄公河委員會日前發布了一份長達200頁的報告,闡明其對在湄公河下游修建水壩的態度。該報告呼籲沿岸各國,將計劃中的11個水利項目推遲至少10年。

湄公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中國和東南亞5個國家,是東南亞最長的水道,也是沿岸地區六千萬居民食品和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湄公河委員會由下游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4個國家的官方代表組成,旨在對整個湄公河的水和相關資源以及全流域的綜合開發制定計劃並實施管理。

中國已在湄公河(在中國境內一段被稱為瀾滄江)上游修建了4座水電站,但該河下游幹流上還沒有建起水壩。湄公河委員會建議推遲下游水利設施的建設,目的是避免可能由此引發的生態破壞和政治衝突。

相關報告稱,修建水壩可能造成一系列不可預知的後果,包括改變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使河流沉積物和泥沙攜帶的養分減少,影響河流的其他功能,影響沿岸漁業和農業的產量等。因此建設項目一旦開始實施,很可能在湄公河下游盆地國家間引發矛盾衝突。

湄公河需要"量體裁衣"

湄公河委員會的這一立場,立即得到了環保組織的支持。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湄公河大區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項目的資深顧問Marc Goichot表示,推遲在湄公河上建設水壩是十分必要的,人們需要時間來開發新技術,"量體裁衣"地制定符合湄公河流域特殊情況的能源發展方案,以避免改變河流生態環境帶來的高風險,保護依賴湄公河資源生活的當地居民。

湄公河委員會的報告指出,修水壩會對生態和下游居民的食品安全構成威脅。例如,大壩將截斷一些魚類洄游的路線,其中包括著名的湄公河巨型鯰魚,這種魚現在就已被列入瀕危物種的名單。

此前國際河流組織東南亞分部也指出,修建水壩會改變水位和水質,影響到漁業和農業生產。湄公河下游水產捕撈的70%依賴魚群洄游,一旦通道被阻斷,將給漁業帶來巨大損失。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re)也提出警告稱,中國境內的水壩截流了湄公河70%的泥沙,這使河水攜帶的養分大大減少。

上游大壩仍在建設

儘管水利設施給湄公河生態帶來的影響還難以全面評估,中國仍計劃在上游雲南省境內新建4座水壩,目的在於防洪和發電。同樣位於上游的寮國也在計劃在湄公河上修建水壩。

近年來湄公河下游的乾旱問題日益嚴重,下游沿岸國家也質疑中國在上游的水壩蓄水是造成水位下降的原因之一。對此中國官方予以否認,稱缺水主要是氣候因素造成的。

國際河流組織東南亞分部的Carl Middleton認為,在水電開發方面,湄公河下游國家應首先考慮並討論替代性的能源發展模式,因為還有其他可行的途徑,尤其在泰國和越南,還有許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選項。

來源:德新社 編譯:葉宣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