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波昂萊茵中文學校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月31日

德國昔日的首都波昂是個小而精的城市,同樣的描述也適用於波昂的萊茵中文學校。校址在波昂火車站後面的國際活動中心。學校成立近兩年,學生近30名,分大中小3個班。大班相當於國內的初中水準,小班從今年一月剛剛開課。德國之聲記者張丹紅採訪這所學校的時候正趕上他們的春節聯歡會。請看她的報導。

https://p.dw.com/p/4cX0
德國之聲也位於波昂圖片來源: AP

「太陽當頭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這支歌是波昂萊茵中文學校小小班學生在春節聯歡會上的表演。6個孩子年齡在6到7歲之間,他們都是在德國出生,長大,第一語言是德語。不過,他們的父母都十分重視孩子的中文教育,堅持在家裡講漢語。因此,剛剛入學的孩子漢語口語都比較流利。這也是進入萊茵中文學校的前提條件。孩子們的程度齊,學習進度自然就快。兩年前,居住在波昂的雲惠群正是出於這個考慮,同其他幾位家長商量,決定脫離波昂哥德斯堡的華僑中文學校,另起爐灶,成立自己的中文學校。

雲惠群說:「那個中文學校儘管很大,但品質不是很令我們滿意;二呢,他們有的是用廣東話授課,還要說一些德語。孩子學中文進步不是很大,所以我們建立這個學校的基礎是說普通話,用普通話授課,用國內的教材。」

孩子們在課堂上不止學習寫字,閱讀,老師也借春節這樣的機會讓學生瞭解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他們對春節習俗的瞭解絕不比國內的孩子們遜色。不信你聽聽管佑星同學的這一段順口溜:

「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漓漓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萊茵中文學校每周六下午上課,共3個課時。老師們雄心勃勃的目標是爭取與國內中小學的進度接近。大班的老師彭曉明談起在國外學習中文的主要困難在於: 「德語的環境是無比強大的,而中文的環境相對非常弱小。他們的困難就是在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要把他們的語言習慣擰過來。這是一個非常艱苦,麻煩的過程。光靠教師努力不夠,必須要讓老師和家長們一起合作,無論如何克服惡劣的大環境,人工營造一個中文的小環境。」

營造一個人為的中文環境,需要父母花費心血,引發孩子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的興趣。小班最小的同學張維安還不到六歲,她的媽媽每次回中國休假都給她買中文歌曲、故事的磁帶,張維安也從小愛唱中文歌: 「采蘑菇的小姑娘,被著一個大竹筐。清早光著小腳丫,走遍森林和山崗。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數不清;她采的蘑菇最大,大得像那小傘裝滿筐…….」

這些天真爛漫的孩子已經體驗到生活的辛苦。他們一周上了5天德國學校之後,又要犧牲一半的周末時間來攻漢語。每天的作業也是兩份。因此,開始的時候,孩子們來中文學校都是不情願的。就像中班學生,12歲的劉溯說的那樣:懂得中文重要,再隨著學習上的進步,能看懂中文的電視劇,理解中文的圖畫書、小說時,對漢語的興趣自然就濃厚了。

說中文重要,不只是因為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是中國人。中國近年來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外國投資者雲集中國市場。中國也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德國在亞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這些今天苦讀中文的孩子們當中,也許會誕生明日德中經濟界的棟梁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