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90309 Wirtschaftskrise Entwicklungsländer

2009年3月19日

全球經濟危機促使人們對市場扮演的角色,國家的作用以及國際機構的功效進行反思。去年11月的華盛頓峰會制定了整頓國際金融市場的50點綱要,該綱要將在4月2日倫敦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得到進一步的討論。隱藏在50點綱要之後的是人們對現行經濟秩序的質疑。那麼,這一次的經濟和金融危機究竟對全球發展產生哪些影響?在構造世界新秩序的進程中,歐洲將扮演怎樣的角色?3月中旬,公民社會代表和發展政策專家們在波昂就此議題展開了討論。

https://p.dw.com/p/HFOd
歐盟各國發展部長1月29日在布拉格會晤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對德國非政府組織發展政策協會的蘭德齊奧-普拉特來說,銀行無節制的貪欲是引發此次世界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原因所在,他說:「比如我們在歐洲規定,只有滿足一定彎曲度的黃瓜才能夠進入銷售市場。但我們卻允許銀行推銷各種金融產品,尤其是那些不受規定限制的有利可圖的衍生性金融產品。」

由於發展中國家的銀行機制不同,所以給人留下了似乎它們能夠躲過此劫的印象。但現在事實證明,發展中國家蒙受的損失比工業國家要嚴重得多。塞巴斯蒂安‧鮑斯特是國際培訓和發展公司INWENT經理,不久前,他在馬尼拉的亞洲發展銀行工作。他解釋了為何亞洲在此次經濟危機中受到嚴重影響的原因:「這當然與出口蒙受重創有關。美國和歐洲的需求明顯下降。但這也與向上述國家以及那裡的資本市場的直接投資明顯減少有關。」

此外,亞洲國家的一大特殊問題還在於,經濟危機使許多移民失業,無法再往家鄉寄錢,菲律賓的例子就說明了這一點。許多菲律賓人在國外工作,每年寄回家鄉的匯款總額高達140億美元。這是該國一個重要的經濟和金融因素。巴基斯坦等國也是一樣。

沒有國外親屬的經濟援助就會有越來越多人因此陷入貧困。在最近的10至15年裡,由於保持了高經濟增長率,亞洲國家成功地將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的居民人數從9億降至6億。亞洲本來是有望最早實現聯合國所有成員國2000年通過的千禧年目標的地區。該目標之一規定在2015年前,將世界絕對貧困人口減少一半。

如果工業國家因經濟危機繼續減少其發展援助的話,那麼實現上述目標的道路就會更加曲折。沒錢支援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的鬥爭,同時卻不惜斥巨資拯救銀行,工業國家該如何就這樣的做法向發展中國家作出解釋呢?德國發展政策研究所所長迪爾克‧梅斯內爾表示,如此一來會加重發展中國家對西方國家經濟方案的懷疑,「許多非政府組織認為,我們面對的是運作失敗的金融機構,它們無力完成它們的核心任務。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採取措施,防止出現宏觀經濟失調現象,並制定早期預警體系。但所有這一切都沒有做到。」

梅斯內爾為此呼籲對國際金融機構進行整頓,將巨額投資用於引入新的經濟秩序。他抱怨說,太多資金被用於維護現存結構。更為重要的是建立有利於氣候和資源保護的世界經濟,因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以及資源緊缺等問題已迫在眉睫。梅斯內爾認為,歐洲國家應在此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用於發展合作的60%的國際投資來自歐洲國家,我們必須利用此一潛力。在氣候政策領域,歐洲扮演重要角色。在近十年裡,我們推進了這一進程。從經濟技術角度來看,我們現在尚處於領先地位。」

在國際合作中,歐洲也享有誠實的經紀人的盛名。梅斯內爾說:「在此議題上,我們積累了50年跨國合作經驗。如果我們想克服經濟危機、氣候危機和資源危機的話,我們需要更多的地方管理,也就是說我們依賴於地方合作和融入。」

但前提是,歐洲必須統一自己的立場。截至目前,歐洲沒有做到這一點。在20國集團峰會召開前夕,歐洲各國也沒能統一立場。

作者:張丹紅 / 祝紅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