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港媒激烈爭論普選方案

2014年9月1日

中國人大正式出台香港政改方案,堅持由提名委員會掌控特首候選人名單,在香港各界激起廣泛爭論。周一,香港各大報章紛紛就此刊發社論。德國之聲摘錄部分媒體觀點,合輯如下:

https://p.dw.com/p/1D4qm
Hongkong Skyline Finanzielles Zentrum
圖片來源: imago/Photoshot/Construction Photography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明報》以"人大決定備受爭議,特首普選命懸一線"為題,就此評論道:"特首梁振英與不少建制派人士突出500多萬選民可以一人一票選特首,認為這是政制重大進步。選民可以投票選特首,確實過去所無,若是真正有意義的選擇,港人興高采烈也來不及,只是按人大的決定,選民可以投票選擇的僅為經過提委會選擇的候選人;提委會的提名操作,實際上是'選舉',選民投票的選擇只是提委會的'選舉結果',選民參與有政治篩選結果的投票,神聖一票的意義有所折損,所謂'重大進步'雲雲,言過其實!"

"特區政府與建制派要求市民'袋住先'(表示應先接受目前取得的進展--德國之聲編注),日後再改善。建制派人士曾經提出人大決定宜有這個說法,使市民知道2017年的選舉並非終極方案,往後仍有改善空間。其實,歷來中央處理香港民主進程,曾經說過的,或是《基本法》白紙黑字寫的,實踐起來與港人的憧憬有明顯落差,即使人大的決定有'承諾',是否可信、港人會否相信,都是疑問。2017年如是,難道2022年中央就會拋棄這些前提條件?國家安全、愛國愛港是永恆議題,只要中央思維停留於此,不可能接受不願意的人成為候選人。"

《南華早報》則刊發了社論,以"政改方案雖不完美,仍向前邁進一步"為題,認為香港應該接納這份政改方案,並爭取今後進一步完善民主制度,這樣才符合香港利益 :

"的確,方案的民主程度低於許多人的期望,但根據憲法規定,國家最高立法機構的決議對香港有約束力。要想實現一人一票的選舉,香港除了遵從這項決議之外,別無選擇。泛民派稱此選舉制度為偽普選,認為這樣的設計旨在排除中央不支持的候選人,廣大選民也沒有真正的選擇權。……現在看來,泛民人士幾乎不會有機會參加特首選舉了,而佔中也很有可能成真。佔中發起人威脅癱瘓中環,迫使中央給予香港民主,但中央不但毫不妥協,反而制定嚴格選舉框架,終止雙方的角力。"

"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接受中央定下的模式,實現一人一票選特首;一是否決方 案,然後沿用舊有的特首選舉模式。理想主義者會選擇後者,稱人大決議不符合民主選舉的國際標準;務實派會選擇向前一步。公眾仍可以在第二階段政改咨詢期間 發表意見。他們的看法將對立法會議員投票產生一定影響。在通往民主的道路上,前進一步總比原地踏步強。"

Pro-demokratische Demonstration in Hongkong 01.07.2014
佔中運動,是否會掀起一場新高潮?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

《蘋果日報》以"抗命,不認命"為題,刊發評論,認為即便是溫和政見者,也承認對話之路已盡:

"我們的父母或者祖父母,不少人是為了逃避共產黨而來到香港。八十年代初,鄧小平決意收回香港,香港人心惶惶。中共拋出了'民主回歸'的承諾,鼓舞了當時的學界和民主派,也成了爭取輿論支持收回香港的本錢。當年是港大學生會幹事的戴耀廷,至今仍保留趙紫陽1984年5月22日給學生會的復函:'民主治港,是理所當然的。'今天,他卻發起了和平佔中運動,昨晚在台上高喊:香港進入抗命時代。"

"《中英聯合聲明》作為兩國莊嚴簽訂的文件,曾承諾香港特區'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基本法》作為香港的憲法,曾承諾普選產生特首的目標。因此,儘管九七之後中共一次又一次拖延落實普選,這三十多年來,香港人卻從無放棄爭取民主。因此雖然當年的學運領袖早已察覺背信棄義是中共的本質,但昨日人大常委會以全票通過香港政改決定時,三十年來相信民主、爭取普選的香港人仍然憤怒、失望、痛心。"

《大公報》則認為,人大的決定,基於基本法的大原則,也符合香港社會的具體情況和最新發展,即便一些港人感到失望,也難以引起大規模的反對運動。評論以"人大決定有利香港再出發"為題寫道:

"務實的港人都知道,我們如果選出了一個和中央對抗的特首,整個香港都會'沒運行'。在國家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無論是分離主義者帶來的恐怖襲擊風險,還是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中面對的金融風險等問題,都是國民和決策者的首要顧慮。上海甚至深圳都已經如狼似虎,盯著人民幣自由化和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肥肉,大有挑戰香港的野心,對這些產業稍有涉獵和關注的港人,均有很大的危機感。不幸的是,在《蘋果日報》等反對派媒體的長期蠱惑之下,不少港人仍然自我感覺良好,認為香港競爭力還是遠遠超前於全國。"

"特區政府回歸以來產業政策不彰,什麼四大支柱產業、六大產業,越弄越萎縮,只有靠某程度上可以說是中央單方給予的CEPA政策被動轉型,種下了今天二元經濟和相應的二元社會的危機。今天所見的反中情緒和'本土'思潮,特區政府難辭其咎。全國人大常委會周日做出的決定,為下一個階段的政改工作制訂了框架,平息了無謂的爭議,讓香港各界可以實事求是,全心全意落實普選,實在是港人之福。"

摘編:文山

責編:苗子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