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商展辦到海外去
2003年2月20日德國博覽會協會有史以來最龐大的海外項目大概就是位於上海浦東的上海國際博覽會新中心 (Shanhai New International Expo Center)。為了這一項目,德國杜塞道夫博覽會、漢諾威博覽會和慕尼黑博覽會已經聯合投入了大約1億美元的資金。現在,這個博覽會中心已經起動1年,而兩年後的參展活動現已全部安排完畢。上海浦東只是德國博覽會行業加強海外業務的一個實例而已。
當然,中國是相當重要的例子,因為中國在博覽會領域總是位居第一。從總體上看,德國博覽會協會在亞洲一共舉辦70個會展,其中34個辦在中國,而這中間的23個又辦在上海。這些博覽會都是德國主導性博覽會的重要補充。比如,今年5月德國著名的CeBIT博覽會將舉辦第3次亞洲分展,它的姊妹展包括伊斯坦堡CebIT展、雪梨CeBIT展以及紐約CeBIT展。這些分展雖然不如它們的母展所具有的龐大規模,但它們的發展勢頭卻是顯而易見的。
德國博覽會協會稱,他們正將擴大海外業務作為工作的重點。例如,法蘭克福博覽會正在計劃2010年前將他們總經營額中50%的目標設定在海外,這是因為人們注意到海外博覽會市場正呈上升趨勢,德國博覽會行業必須邁出一大步,跟上這一發展形勢。只有這樣,才能同來自英美的同行躋身競爭的行列,分享海外博覽會市場。
對德國來說,海外博覽會市場主要指的是中國、印度和俄羅斯市場。在德國博覽會行業加強海外業務的20年中,只是到了最近數年,該行業才進入到了迅猛發展的階段。2001年德國總共組織了90場海外博覽會,今年則已將這個數字提高到了124,由此,德國博覽會海外業務在國際同行中取得了領先的地位。
海外博覽會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意
德國重視海外業務的企業必定重視他們的海外展。展覽確定生產或消費的標準,建立國際性聯絡。企業承認,沒有商展將會是一種一籌莫展的局面。
這一評價並不過分。為了服務到位,德國博覽會協會在全球大約建有400個網點。德國人在博覽會方面的投資相對而言較為慷慨。這並不意味著,參加一次博覽會之後立刻就能看到滾滾而來的盈利。參加博覽會更意味著在投資地點促進一種長期利益,開發當地市場。這需要時間。
對博覽會主辦者來說,海外業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意。一項博覽會從誕生就站住腳,到替代當地小型同類博覽會,需要很長時間。一項博覽會一般舉辦到第3次時才開始盈利。
批評者認為,將主導性博覽會引向海外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德國國內博覽會事業的衰退。但該行業人士說,在國外主辦博覽會,參加展覽的是一批新展商,觀眾也不同於在德國。他們可以先在海外博覽會上領略一下行業的動向,感到時機成熟後,再到德國的主導性博覽會上來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