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70載歷程
2006年9月25日1934年,凱姆佩爾(Hermann Kemper)獲得德國專利第643316號。這一專利描述的便是磁懸浮列車的基礎技術。
1969年,當時的德國聯邦交通部就這一高性能列車技術立案,作可行性調查報告。
1971年,位於巴伐利亞的Messerschmitt-Boelkow-Blohm(MBB)公司做出第一列樣品車型,測試距離長度約為700米。同年, Krauss Maffei開始運行懸浮02型,當時的懸浮車重量接近5噸,時速為90公里。
1972年,人們在愛爾蘭根建立了一條環形車道。AEG-Telefunken,BBC以及西門子開發了超導體懸浮系統。
1973年,Krauss Maffei開始運行懸浮04型。
1974年,「流行」號(Komet)不載人懸浮列車達到每小時401公里,開始使用磁懸浮技術。
1977年,聯邦科研部決定使用磁懸浮技術並不再繼續愛爾蘭根的導體技術。
1978年,創立磁懸浮列車工業財團。人們選擇埃姆斯蘭(Emsland)為測試地之一。
1979年,在漢堡舉行的一次國際交通工具展覽會期間,磁懸浮05型共載客5萬多人次,行車距離為900米。
1983年,磁懸浮TR06型實驗車開始運行。
1984年,埃姆斯蘭試車線北段經過4年建設終於完工。
1985年,埃姆斯蘭試車線南段開始施工,其長度為10公里。
1987年,磁懸浮06型在埃姆斯蘭以392公里的時速試車成功,全長31,8公里。這是至此全球最長的磁懸浮試行段。
1989年,當時的聯邦政府決定修建從杜塞道夫机場至科隆波昂機場的磁懸浮線路。但該計劃未能實施。
1991年,德國聯邦鐵路局以及有關工程師集體鑑定,磁懸浮技術已經成熟,可以投入市場使用。
1992年,聯邦政府決定修建連接漢堡至柏林的磁懸浮干線,全長為300公里。該線路被列入聯邦交通路程計劃。
1993年,埃姆斯蘭試車基地創下450公里時速的新紀錄。
1998年,漢堡柏林之間292公里長的磁懸浮線路規劃全部結束,但該計劃仍未實施。
1999年,前批量生產的磁懸浮08型在埃姆斯蘭試車。該車身長78,8米,92個座位。它的最高時速可達500公里。
2000年,埃姆斯蘭示範線參加漢諾威世界博覽會。
2001年,上海市同由西門子、蒂森以及磁懸浮國際公司組成的財團簽約,修建上海市連接浦東機場的磁懸浮線路。當年三月項目竣工。
2002年底,上海磁懸浮線路開通,這是舉世首條商業性磁懸浮線路。一年後,該線路開始營運。
2003年,德國開始評估在慕尼黑修建連接機場和市中心的磁懸浮項目。
2005年,磁懸浮在埃姆斯蘭試車基地開始允許無人駕駛。2005年11月,德國新政府作出決議,至少在國內修建一條磁懸浮線路(或者北威州,或者在巴伐利亞)。
2006年6月,上海線完成運客600萬。
2006年9月22日,埃姆斯蘭發生特大嚴重事故,死23人,重傷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