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誰改變了誰?
2023年5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駐華商會主席伍德克向《南德意志報》介紹說,中國的地方官員對於外國投資者鋪出紅地毯熱情歡迎,然而,這樣的魅力攻勢之下,歐洲企業仍然表現出很大的謹慎。他說:"中國已今非昔比。經濟增長不那麼強了。排在前面的十大歐洲公司佔到在華投資的八成,它們也繼續投資。但較小的企業已經按了暫停鍵,或者離開了。這與在美國的情況迥然不同:在那裡的德國經濟界非常興奮,再工業化讓德國工業界也收獲了訂單。這與中國的悲觀與危機氛圍形成鮮明對比。"
伍德克向《南德意志報》說,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在房地產業,這佔到國民經濟的四分之一。儘管停工的項目繼續施工,但新開發的幾乎沒有。此外,在出口領域,中國去年向歐盟輸出640萬個貨櫃,歐盟對中國僅160萬個貨櫃。這顯示出中國對歐洲消費者的依賴性。在工業生產方面,能源供給也不斷出現問題。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在大城市約20%。
伍德克說,中國的私有經濟界有非常聰明、靈活的頭腦。"中國是由企業巨頭像阿裡巴巴的马雲或騰訊的馬化騰向前推動的,而正是這些人現在受到懲罰。而國有企業則受到扶持。"
《南德意志報》記者提問說,如今共產主義是否重新顯露出來?伍德克說:"國有企業和五年計劃一直在給出方向,但過去私有企業有更大的空間,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也曾把他們帶到黨內。現國家主席習近平則擔心葉利欽在俄羅斯的一幕重演。當時私有企業家接管經濟和媒體,最終黨分崩離析。在中國我們現在還沒有到六十年代文革的時候,但方向是這樣的。"
記者問道:過去在德國有關中國的辯論中總是會提到"以貿易促進變革"這句口號。中國現在的情況是否是我們當時可以預計的?伍德克回答說:"以貿促變是實現了。中國人改變了我們。過去我們從未想到過,現在我們看看在德國投資者的國籍。中國人給我們展示了工業政策。"
伍德克還表示,中國有著極大的潛力,如果能夠完全自由化。但黨看不到這一潛力,因為想要保持控制權。
為自由抗爭的火種
六四之際,《新蘇黎世報》客座評論回顧中國民主運動的艱難歷程與不息的火種:從1989年的天安門學生運動,到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之後病逝於獄中,以及之後維權律師的被打壓。
評論寫道:"多年來,中國建造著一個反烏托邦的系統,用攝影頭和中央資料庫監控本國民眾。但這一系統也同樣不能摧毀異議人士的抵抗。理由很簡單:一位政治活動人士是有意識地從事這樣的活動,即便加強國家監控也不能對其態度有所改變。此外,他願意為自己的抵抗而忍受牢獄甚至更糟糕的後果,這也是監控所不能改變的。"
評論寫道:"共產中國持續近50年的民主運動顯示,一位專制者儘管可以壓制本國民眾、迫害和毀滅其對手。但人們對於自由的需求以及個別人為此抗爭的意願,是他們不能窒息的。"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