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為什麼熊貓可以拳打袋鼠?

洪沙 (摘編)
2020年12月14日

德國《世界報》認為,只有所有開放社會國家團結起來,才能應對來自北京的經濟和政治脅迫。《南德意志報》駐華記者認為,西方國家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在疫情期間不但不是模範,反而是噩夢。她呼籲歐洲國家在抗疫問題上向東看齊。

https://p.dw.com/p/3miCb
西方國家用何種方式才能應對來自北京的經濟和政治脅迫
西方國家用何種方式才能應對來自北京的經濟和政治脅迫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Zinken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世界報》在其最新發表的一篇題為「熊貓拳打袋鼠」(Panda boxt Känguru)的文章裡回顧分析了特別是今年春天以來中澳關係如何一步步惡化。文章裡引用了澳洲前总理陸克文對目前中澳關係的評價:「已經掉到地下室去了」。

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開始分析德國在中澳外交風暴中的態度。文章寫道:「令人驚訝的是,中澳外交摩擦升級的數月裡,德國竟然一聲不響。柏林和坎培拉之間結成的是『戰略夥伴關係』。2019年德國和法國倡議成立多邊主義聯盟以應對川普的單邊主義作風,而澳洲正是这一聯盟的成員之一。就在德國的『戰略夥伴』連續數月遭到欺負的同時,柏林方面只是默不作聲地觀望。」

文章引述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長貝納(Thorsten Benner)的觀點分析認為,北京就是要「殺雞儆猴」。文章寫道,「(北京)就是想讓這一地區的其它國家以及歐洲或者世界其它角落看到,最好和北京搞好關係,要順從。貝納認為,全世界不要對北京採取磕頭政策,而是應該從澳洲的经历中吸取教訓:面對來自北京的經濟和政治脅迫,開放社會需要建立集體防禦機制才能做出應對。也就是說,所有開放社會國家團結起來!」

作者在文章結尾處感慨道:「但是德國聯邦政府並沒有起到帶頭作用。德國對中國採取的是溫和路線。儘管德國安全部門警告華為產品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直到今天柏林方面還是沒有將華為從德國5G網路建設中排除出去。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認為,這種妥協是一個錯誤。這顯示出,梅克爾的對華政策在誇大對達成歐中投資協議的希望和擔心德國企業會遭到報復之間搖擺不定」,

「貝納說:『幻想和恐懼的結合對於拿出一套好的對華政策是一個可以想見的糟糕的顧問。』貝納強調,所有針對北京方面的合理的批評都應該重視區分黨和群眾。他注意到,目前澳洲国内形成了一種對華人普遍猜疑的氣氛。而這正好是應該避免出現的。」

專訪:為何台灣的防疫經驗 歐美很難效仿?

不僅感到憤慨,更是感覺荒謬

《南德意志報》駐華記者Lea Deuber發表的文章「我們可以從亞洲學到什麼」(Was wir von Asien lernen können)批評歐洲人不但不將抗疫成績優異的亞洲國家當成榜樣,反而條件反射般地以傲慢的姿態注視亞洲人。作者認為,「這不僅令人感到憤慨,更令人感到荒謬」。

作者在文章中描述說,在歐洲人看來屬於個人主義的價值觀這些日子以來與其說是模範,還不如說是噩夢。人們把自由與自私混為一談,把自己的需求置於他人的生命之上。作者寫道:「現在作為一個駐華記者經常被人問到的問題是:『你們歐洲人是怎麼了?』」

文章寫道:「在很多亞洲國家,短期內對(個人)自由和數據保護採取限制措施,人們並不會把這些措施政治議題化。禁令不會被看做是國家強權行為。人們並不會認為國家出於某種利益的考慮故意將病毒的危害誇大,而是認為這些禁令是盡快讓生活生產恢復常態的必要前提。舉行反對防疫措施的抗議活動?拒絕佩戴口罩?(這在亞洲國家)不可想像。」

文章最後寫道:「我們要怎樣戰勝新冠病毒呢?我們真的只去指望疫苗上市嗎?以一種全新的、開放的眼光看待亞洲可能會對找到答案有所幫助。」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