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德國用什麼來擺脫對華依賴?

2022年9月21日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如果強行和中國經濟脫鉤,至少在短期會給風雨飄搖的德國經濟造成難以承受之痛。自民黨副主席在《時代周報》的一篇客席評論則指出,要想擺脫對華依賴,德國以及歐洲還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

https://p.dw.com/p/4HA6j
在中美體制競賽日趨白熱化的今天,以汽車產業為代表的德國經濟應該怎樣站隊?
在中美體制競賽日趨白熱化的今天,以汽車產業為代表的德國經濟應該怎樣站隊? 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以"汽車產業陷入中國難題"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德國政府正要求德國企業降低對中國依賴性乃至逐步脫鉤,但是這一動機正確的長期目標,眼下卻會給飄搖的德國經濟造成難以承受之痛

"政界提出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自從俄羅斯發動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以來,北京和莫斯科就在進一步接近,而圍繞德國企業對中國依賴性問題的爭論也越發激烈。現在,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想要為德企中國業務踩剎車,公開要求更加強硬地對付中國專制政權。可是德國汽車產業卻對此充耳不聞。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眾、寶馬、賓士等德國車企將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汽車市場視作命脈。沃爾夫斯堡、慕尼黑、斯圖加特總廠的就業崗位,是依靠中國得到保障的。要是政界出於地緣政治或貿易政策因素真想對德企中國業務施壓,就必須讓其行動與言論相符。"

"假如德企中國業務變得不具備吸引力,他們自然就會放棄中國生意。可是,和歐俄關係不同,在當前脆弱的經濟形勢下撤出中國業務將會造成難以承受的痛苦。不論政界的動機有多麼高尚,每一個政客都必須清楚這一點。"

位於杜塞道夫的華為德國總部
位於杜塞道夫的華為德國總部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Vennenbernd

《時代周報》網站刊登了由德國執政聯盟的自民黨副主席Johannes Vogel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以"我們需要對華關係壓力測試"為題,刊發評論指出,西方必須從對俄關係中吸取教訓,嚴肅對待中國這個體制競賽對手。

"面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我們必須吸取俄烏戰爭的苦澀教訓。在處理緊迫問題的同時,我們絕對不能忽視長期層面的重要問題,在過去幾年,這種忽視發生得太頻繁。換而言之,普丁之後還有習近平,因此我們必須在德國、歐盟以及全球層面採取措施。"

"首先我們需要捫心自問:德國是否為和中國的體制競賽做好了准備?產業鏈、供應鏈、原材料、基礎設施……德中之間的相互嵌合、相互依賴涉及諸多方面。經濟界警告說,德中經濟相互嵌合的程度遠超俄羅斯,這一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也正因此,我們更需要坦誠、全面地予以審視:哪些嵌合會攸關安全?哪些又不會?在這一問題上,我們必須關注具體的依賴性。比如,在德國的通信網路中,到處都有中國設備。至少在最新的5G網路建設中,德國及時予以阻止。在這裡發現問題並不至於引起恐慌,但是卻有助於讓我們批判性地予以審視,並做好準備。否則,俄羅斯天然氣管道的'年度檢修'就會變成來自北京的新威脅。所以,我們需要盡快進行一次對華關係壓力測試。"

作者接著指出,在歐洲層面上,歐盟需要盡快形成對外一致的清晰立場,方能在今後的體制競賽中爭得足夠的話語權。為此,歐盟必須摒棄需要所有成員國一致同意方能形成決議的舊原則。

"其三:原則上,面對體制性挑戰,全球的市場經濟民主國家都必須更緊密地團結起來。我們必須現在就更加積極地和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地政治自由國度推進自由貿易,用'跨越中國外貿戰略'取代對華依賴。"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