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德中關係會迎來政冷經熱嗎?

洪沙 (摘編)
2019年10月24日

德國《威悉信使報》報導德國外長馬斯同香港民運代表黃之鋒的見面導致德中外交被中方「雪藏」,《萊茵郵報》發表評論認為質疑中國「一帶一路」經濟戰略應該是政界的責任,而不是經濟界的任務。

https://p.dw.com/p/3Rr4V
Deutschland | Hongkong-Aktivist Joshua Wong mit Außenminister Heiko Maas
今年9月初,黃之鋒和馬斯在柏林見面圖片來源: Reuters/Joshua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德《威悉信使報》關注到德國外長馬斯同香港示威運動代表人物黃之鋒在柏林見過面的一個月後,北京讓柏林方面感受到令北京不悅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該報發表題為"中國讓德國靠邊站"(China lässt Deutschland links liegen)的文章,描述原本應該同德國外長舉行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的中國外長王毅卻在柏林拐了個彎,去了法國和瑞士。

文章寫道,"這已經不是中國外長第一次回絕(德國外長)馬斯了。今年9月底,中國外長取消了在紐約舉行的聯大會議期間與馬斯共進早餐的計劃。這顯然是因為9月9日社民黨籍的德國外長同香港示威運動代表人物黃之鋒在柏林的一場活動上見了面。中國方面認為這是'嚴重的干涉內政'。也正是這件事甚至導致多年來德國駐華大使首次被中國外交部召見。德國大使被告知(德方需要承擔)'後果'。現在中國正在讓德國感受到這後果是什麼。中國正在打出一套組合拳,嚇阻西方人對香港示威運動的同情與憐憫"。

文章引述美國華裔政治學者裴敏欣的話說,"中國把自己的朋友變成敵人的數量越多,對美國而言就更容易地建起廣泛的聯盟,阻擋中國的勢力和野心"。文章寫道,"到目前為止,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被看作是中國在歐洲最好的朋友。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在美中貿易戰的過程中,德國對中國的經濟意義也變得更為重要"。

文章寫道,"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副總裁胡謐空(Mikko Huotari)說:'現實就是這樣,我們會被在外交冰櫃裡裝上一段時間。他說,原本人們以為中國作為世界大國面對來自朋友們的批評時態度會越來越自信,但情況卻是相反的。他判斷德國企業也可能會感受到中國對聯邦政府處理香港問題方法的不快,儘管如此他覺得不應該改變對待香港問題的方針。他說,'我們不能讓別人敲詐。'"

China Frachtzug von Weihai nach Duisbur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Tang Ke

最近幾年,搭乘中國"一帶一路"經濟戰略順風車的德國城市杜伊斯堡,在魯爾區的經濟結構轉型中格外顯眼。曾經作為魯爾區礦業的轉運中心現在多了許多中國人的身影。《萊茵郵報》發表題為"港口成了杜伊斯堡的就業製造機"(Der Hafen ist Duisburgs Job-Maschine)的評論。

評論寫道:"鋼鐵產業還在痛苦掙扎的時候,杜伊斯堡的第二條經濟支柱卻迎來了不期而遇的振興和繁榮。'不期而遇'這個詞可能並不合適。因為數年來杜伊斯堡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同中國之間的關係,而新建的轉運港口再次從這一關係中受益。"

"中遠海運作為項目中的重要合作夥伴,不僅僅是一家全球活躍的物流企業,同時它也是中國的一家國有企業。這樣一家企業向一項推動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項目裡投入大量資金並不令人驚奇"。

"雖然中國的一帶一路經濟戰略不無爭議,但是杜伊斯堡港和中遠海運合作的消息對杜伊斯堡來說是一件好事。新建的轉運碼頭成為這座城市重要的就業製造機。雖然肯定有理由讓我們去質疑中國新絲綢之路政策背後的動機和目的,但是提出質疑首先是政界的任務,而不是經濟界的任務。"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