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後川普时代 美國仍能領導世界

李魚(報摘)
2018年4月17日

《新蘇黎世報》認為,在同中國的較量中,美國握有的牌仍具優勢;《法蘭克福》則將目光拋向正在有所轉暖的中日關係。

https://p.dw.com/p/2wCdq
USA - Trump ordnet Militärschlag auf Syrien an
如果美國的開放政策延續下去,其領導地位不僅在亞洲,很可能在世界其他地區也能持續下去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M. Ngan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美國哈佛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的客座評論指出,每個亞洲國家同中國做生意的總量均超過同美國的一倍還多,人們擔心川普下令提高關稅的做法以及對全球多邊機制的藐視將愈演愈烈。該文提出的中心問題是,後川普时代美國的領導地位在亞洲能否繼續存在?

約瑟夫‧奈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同中國在各個領域進行的競爭中,美國均佔據了不可忽略的優勢:

"第一個優勢是人口的發展趨勢。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美國是直到2050年前唯一一個對世界人口發展做出持續貢獻的工業國家。目前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很可能將這一頭銜讓給印度。"

"第二個優勢是能源。十年前美國的能源還完全依賴進口。隨著出現頁岩開采的革命,美國從目前的能源進口國轉變成為一個出口國。北美將在下一個十年裡成為能源自給自足的區域,而與此同時中國將越來越多地依賴能源進口。"

美國第三個優勢是在科技方面。"多少專家都認為,中國將在科技領域取得長足進步,但在科研、開發以及對科技進行商業化的過程中,美國仍是世界的領銜者。"第四個優勢是教育體制帶來的科研優勢,中國交通大學推出的最佳大學排行榜前20名中,美國佔了16名,而中國一個都沒有。

第五個優勢是美元的優勢。"各國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只佔1.1%,美國佔64%。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貨幣藍、中國隨之獲得特別提款權時,許多人相信美元的好日子不長了。然而,從那時至今,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流通比例不升反降。一個值得信賴的儲備貨幣取決於它在資本市場的根基、背後政府的信譽以及法治。這些東西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都不具備。"

"第六個優勢是地理上的優勢。這一點中國無法相比。美國被大洋環繞,雖然川普削弱北美自貿協定,是個錯誤的政策,但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個鄰國從整體來看仍是友好的。中國不同,它有14個鄰國,跟某些重要鄰邦如印度、日本和越南,還存在領土糾紛,由此中國的軟實力被限制。雖然地理位置允許中國從陸地對南中國海實施控制,美國在那裡沒有領土要求,卻在其他95%的公海裡掌握著控制權。"

除去以上美國具有的優勢,約瑟夫‧奈伊認為最為重要的是,"美中之間沒有戰爭的先兆。一方沒有給另一方帶來生存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於1990年超過了英國,英國對德國的恐懼引發了那場災難。與那時不同,當今美國和中國都有時間化解衝突,而不必受到歇斯底裡和恐惧的驱使。"

作者最後援引李光耀的話作為結語。他曾詢問新加坡開國之父李光耀,中國是否有朝一日超過美國?

"他說不會。因為中國雖然擁有14億人的智慧,但美國的開放可以讓75億人的智慧發揮更大的創造力,為美國帶來好處。如果美國的這一開放政策得以延續下去,它的領導地位不僅在亞洲,很可能在世界其他地區也能持續下去。"

Japan und China wollen Beziehungen verbessern - Wirtschaftsdialog
日本反對「一帶一路」立場開始鬆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Kyodo/MAXPPP

中國聯日抗美?

《法蘭克福匯報》就中日關係轉暖發表評論,指出本次中國外長王毅出訪日本的時機正值川普对這兩個國家均揮起關稅的大棒。兩國接近發出的訊號是,北京希望利用美國的貿易政策加大在地區的影響力。不過,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對記者談話時否定了中方在美國鋼材關稅問題上向日方提出請求的報導 。

"川普的懲罰性關稅瞄準的是美中和美日貿易逆差。中國就鋼材和其他商品公佈了反制措施,但日本至今仍保持了克制。"

安倍晉三首相本周將訪問美國會晤川普总統。"日本作為美國緊密的盟友卻還是上了制裁名單,讓東京憤怒。不僅如此,川普最近指責日本使用不公道貿易手段的口氣更不客氣。媒體報導稱,安倍建議兩國在部長層面展開對話,交換對商貿各類問題的看法。美國希望盡快促成雙邊自由貿易,但日本不願。安倍希望說服川普重返TPP談判,TPP針對中國,旨在克服盜竊智力產權。"

"中國同日本的接近事出有因。去年,安倍緩和了對'一帶一路'所持的拒絕態度。河野外相表示,日中可以就個案進行合作,條件是融資以及環保等國際標準得以保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一般被解讀為北京擴大在亞洲影響力的嘗試,因此開始時日本就表示反對,也沒有加入中國主導、為亞洲基建項目融資的亞投行。"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