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如何勸北京溫柔對待香港?

文山 摘編
2019年8月27日

《明鏡周刊》認為,西方應該避免激怒中國,從而讓中共黨內溫和派在香港問題上獲得更多話語權。《法蘭克福匯報》則指出,香港問題的症結在於「一國兩制」自身的矛盾性。

https://p.dw.com/p/3OZP9
China, Shenzhen: Peking droht Hongkong mit Gewalteingriff
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

(德國之聲中文網) 《明鏡周刊》網站刊發了一篇題為"儘管如此,中國依然不是敵人"的評論。作者花久志(Georg Blume)認為,儘管香港的危機暫時無解、北京武力干預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西方依然應當支持中國內部的溫和派。

"西方應當怎麼做,才能避免中共武力干預?西方到底應該是更加強硬地威脅和警告,還是應該採取謹慎的外交手段?這個問題背後,是一個更為根本性的問題:應當如何與北京打交道?中國是否一個正在不斷壯大的敵人,西方需要在他變得過於強大前予以及時敲打?還是一個需要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戰略夥伴?"

作者認為,1989年,趙紫陽、溫家寶兩名中共溫和派高官就曾經深入天安門廣場,與示威學生展開對話;如今,在中共高層內部,也必定會有溫和派與強硬派的爭執。"現在中共對外沒有釋放出任何消息,這很可能意味著激烈的內部爭鬥。畢竟,香港問題太重要:65%的外國對華投資、65%的中國對外投資都是通過香港的金融系統完成的,今天的香港依然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大門。誰要是打擊香港,誰就要冒經濟衰退的風險,即便是經濟仍在不斷增長的中國也同樣如此。"

"所以,西方有足夠的理由去採取謹慎的策略。如果危機持續下去,香港學生們成為中國這一全面監控政權的犧牲品的危險性實在太大。要是鼓勵他們繼續採取行動、西方媒體繼續展現他們的形象,到了中國國家機器出手、搜查住宅的那一天,西方就幫不了他們了。天安門鎮壓後就曾經有過這樣的局面。而在2008年奧運前夕藏人反抗時,西方也給予了他們許多支持,但是後來中國軍警逐個搜查村莊、寺廟時,西方一點忙也幫不上。有些當時失蹤的人,到現在也沒有歸來。不久的將來,這種局面也可能會出現在香港。"

"能夠真正阻止這一切的人,不在華盛頓,也不在布魯塞爾,而在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等機關內。這些人(溫和派)現在甚至還有些話語權。香港至今也不過開了一槍,而且是沒有造成傷亡的鳴槍警告。西方現在必須去支持中共內部的溫和派。"

"西方只有在呼籲包括香港學生在內的各方都有所克制的情況下,才能做到這一點。西方不能出於所謂的道德制高點或者出於戰略動機而讓香港的年輕人自我毀滅。西方也必須認識到,自己在面對北京時是無力的。那些想讓在華、在港西方企業首當其沖違抗北京命令的人,根本錯判了雙方的權力格局。在香港,中共能夠為所欲為,而其後果則不僅僅由中國承擔,而是全世界。"

Hongkong Protest gegen China & Auslieferungsgesetz | Demonstrant, Tränengas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yodo

《法蘭克福匯報》以"有保留的體制能否存在?"為題,刊文指出,香港問題的根源在於"一國兩制"本身的矛盾性。作者Mark Siemons寫道:

"在北京的計劃中,香港應該是一個自治政體、一個分權體系、一個有所保留的政權。但問題是,香港民眾應該在這種格局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難道也是有所保留的民眾麼?事實上,香港民眾現在正在脫離這種角色定位。他們反送中、要求對警方武力進行獨立調查,他們在要求獲得一個真正法治社會中所應有的權利。真正的法治社會與有所保留的法治社會之間的鴻溝,在過去幾年、尤其是今年內為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所認識到。不論是2003年的50萬人上街抗議'二十三條立法',還是書商綁架案,抑或是香港企業受到的巨大壓力,以及警方面對黑社會打擊示威者時的不作為,還有中國軍隊的威脅:北京明確地昭示,只要他們認為國家主權受到了威脅,他們就不拘泥於法律的條文與法治的精神。"

"北京害怕失去對自己打造的'一國兩制'的掌控,這似乎就是北京顯現出矛盾性的原因。中國指責美國等外國勢力操縱香港示威,這是宣傳口徑,但是也體現出了北京對西方可能利用香港的惱火,擔心西方會借此不僅僅顛覆香港、更會顛覆整個國家的政權。"

"這種偏執的結果就是,很大一部分的香港民眾前所未有地反抗中央政府。但偏偏這種局面能夠導致改弦更張:北京認識到,狹義的'兩制'的代價太過高昂。國際社會以及全球商界由於擔心經濟關係受損,因此不太有意願對抗北京、捍衛本初的契約精神,他們也沒有施壓手段。但是,如果能夠幫北京算明白代價,對眼下的局勢倒也有所裨益。"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