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北約何以受到中國的威脅?

文山 摘編
2019年12月5日

北約首次將中國定義為「挑戰」,引發了德語報刊的密集關注。《商報》認為,這是在警告北京不要肆無忌憚地輸出「中國模式」。《威斯特法倫報》指出,中國威脅到北約的安全利益是遲早的事。《自由新聞報》則擔憂,北約此舉恐怕不能解決歐中關係裡的任何問題。

https://p.dw.com/p/3UHfG
20 Jahre  NATO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B. Zawrzel

(德國之聲中文網) 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將中國當作危險"為題,刊發社論指出,北約一方面將中國視作威脅,另一方面,北約也必須保持與中國的對話渠道。

"北約的最大優勢,過去以及現在都一直是'威懾',它基於成員國之間的相互承諾:一國遇襲、全體回擊。現在,北約向中國發出了清晰的訊號:中國在全球的行為將受到密切的關注。它也將是對中國擴張企圖的拒止符。"

"在聯合聲明中,歐洲國家成功地說服了美國人,使用了軟性的措辭'機遇與挑戰'。這也是發給中國的一個訊號,表明歐洲人至少現在還沒有放棄'以貿易促轉變'的希望。而今後幾年的一個疑問則是:這個拒止符究竟能否促使中國人在意識形態上不再那麼劍拔弩張?"

"自從習近平2013年掌權以來,中國再次變得越來越專制。憑借數字化科技,中國正在打造高效的監控國家。在中國的社會模式下,個體的利益位居由共產黨定義的集體利益之後。而習近平正在將這種模式包裝為比開放民主社會更優越的模式。歐洲、尤其是德國政府必須前所未有地認真對待這一體制競賽。"

文章接著指出,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在科技飛速進步的背景下,確保民主國家的關鍵基礎設施、經濟領域依然能在民主國家自己的掌控治下。"如果歐洲能夠成功地將中國的影響力限制在經濟領域,那麼軍事威懾的需求就不會太迫切。而北約在多大程度上將中國列為重要議題,也將取決於歐洲各國政府究竟會允許華為在通信網路領域擁有多大的影響力。"

Infografik Chinas Wirtschaftsinitiativen ZH

比勒菲爾德出版的《威斯特法倫報》以"來自遠東的敵人"為題,刊評指出,中國外交的韜光養晦時代已經過去,北京正在努力將自己的經濟實力轉化為政治權力訴求。

"'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它是中國地緣政治戰略的核心,是馬歇爾計劃後最大規模的全球性經濟項目及投資項目,亞洲、非洲、歐洲之間將建立起一張巨大的、全新的貿易網路。"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咄咄逼人的權力訴求與北約的安全利益相衝突,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北約將中國定義為威脅,這有可能很合川普总統的口味。'美國優先'的核心要義也在於:美國不會容忍美國之外存在任何其他超級大國。"

肯尼茲出版的《自由新聞報》以「必須要有一個敵人」為題,刊發短評認為,德國或者歐洲必須仔細考慮,今後到底應該怎樣與中國打交道?

"歐洲經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依賴於和專制國家的生意?顯然,貿易並不能促成政治變革,近期中國西北部傳出的系統性侵犯人權的消息就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將中國宣佈為北約的敵人,也不能解決與北京打交道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尤其是歐洲遇到的問題。"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