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國欲打造「美麗新疆」形象
2023年10月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評論報》指出,中國政府正盡力美化新疆的形象,但這種努力真的有用嗎?作者Sven Hauberg在評論文章「美麗新疆:中國想要為「維吾爾省」成功塑造新形象」的開頭寫道,習近平在今年8月底前往新疆烏魯木齊聽取當地官員匯報時,就曾表達對於建設「美麗新疆」的殷切期望。評論指出:「美好的新疆對習近平來說意味著:新疆應該變得像這個巨大帝國的其他地方一樣。最重要的是,維持政治穩定,盡可能地『中國化』。生活在新疆的突厥語民族必須使用普通話;『非法宗教活動』必須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提及,儘管近日一些西方媒體報導,在新疆對維吾爾族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監視和控制已不再那麼明顯,但他引用記者兼漢學家Mathias Bölinger接受《法蘭克福評論報》採訪時的表態,即「最糟糕的情況還沒有結束」、「放鬆(控制)只是表面上的」。
文章寫道,與此同時,前任聯合國人權事務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和現任專員蒂爾克(Volker Türk)都曾對新疆人權的局勢表示擔憂。
「但現在,不論是不是因為西方觀察家的指責,中國顯然希望給新疆地區建立一個新的形象。習近平在8月表示,當地政府必須『加強正面宣傳,展現新疆開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氣象』,其中包括在歷史悠久的絲綢之路曾經經過的地區推廣旅遊業。然而,新疆曾經令人神往的古老文化已所剩無幾,比如位於新疆最西部的綠洲城市喀什的歷史中心近年來已被嚴重毀壞。」
作者指出,中國的新疆形象提升計畫中不僅僅有豪華飯店和具購買力的遊客,「美國國務院委託並於9月底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在假訊息宣傳上也花費了大量資金,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塑造新疆的正面形象。」他提到,中國政府的策略之一是邀請外國記者前往該地區採訪,例如澳洲广播公司、《柏林人報》都曾有記者應中國政府的邀請前往新疆,並且在事後撰寫充滿讚美之言的報導。
評論結尾稱:「早在2013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就提出了記者必須『講好中國故事』的口號。如果這些『好故事』是關於新疆的,那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瑞士德語廣播電視」觀察到有越來越多受良好教育的中國人離開自己的國家,到歐洲尋求發展機會。巴塞爾大學歐洲全球研究教授韋伯(Ralph Weber)在專訪中分析了當前中國人才外流的原因以及其影響。
主持人問到,20世紀90年代的移民潮以農村人口為主,為什麼現在離開中國的主要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一群人?對此,韋伯表示,正是這群人從中國的崛起中受益匪淺。他指出:「他們的工作體面、有趣又具挑戰性。但新冠疫情期間的專制政策和習近平有時表現出的極權傾向,讓這一代人感到挫敗,其中許多人並不欣賞習近平自立為終身執政者。此外,由於他們曾在國外生活過,不易受到國家政治宣傳影響,因此這群中國人有移民意願並不奇怪。」
對於中國人過去偏好移民美國,但現在更喜歡包含歐洲在內的其他國家,韋伯認為,這種變化起於目前美中之間存在地緣政治衝突,而歐洲在世界政治中處於中間位置。他表示:「美國也在推行嚴厲的對華政策。截至2018年11月,許多中國研究人員和商務人士在美國政府的『中國行動計劃』中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儘管指控事後並未得到證實。後來即便『中國行動計劃』已於2022年2月結束,但待在美國對一些中國人來說不再自在,想獲得赴美簽證也更加困難。」
韋伯提到,優秀人才出走代表著現在中國國內的氛圍並不好,失去這些人也將對中國產生衝擊。他強調,積累技術和科學知識以推動國家發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儘管相比14億總人口,今年截至9月份31萬人離開中國似乎微不足道,但這個數字是由高素質人才組成的,因此仍值得注意。韋伯表示,預計中國政府也將對此進行監測,並在必要時採取措施。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