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80909 Internetwahlkampf

2009年9月11日

德國聯邦議會大選雖然接近尾聲,但彷彿還沒有真正白熱化。此前,人們對本屆大選的期待卻是非常高:去年,歐巴馬在美國贏得了總統選舉,他如何使用新式媒體,尤其是利用網路的優勢,鼓動30歲以下選民的做法,成為其它國家的榜樣。德國各政黨現在也希望取得這樣的效果。他們舉辦各類活動,希望在網上喚起公民對參選的熱情和對政治的興趣。

https://p.dw.com/p/JcV4
基民盟在 Youtube上的競選影片宣傳

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通過影片發表答謝講話,她的競選對手施泰因邁爾也不甘示弱,他們都在自己的競選網頁上向登記的支持者表達謝意。

施泰因邁爾在影片上說: "對你們在競選中對我的支持,表示謝意!我向你們許諾,參與是值得的。共同奮斗是值得的。"

梅克爾則說: "親愛的德國工作小組成員,我向你們每一個人表示感謝,感謝你們決定支持我,支持我們基民盟的競選。"

所有政黨都設計了自己的競選網頁,希望能夠在網上爭取到選民。

不過,時政記者萊夫卻對這種做法究竟能產生多大效果持懷疑態度: "我得出的印象是,許多網路积極分子實際上是要表現一下時髦的做法,你看,我們也進入到了你們的交際世界。"

要想達到歐巴馬鼓動選民的效果,首當其沖需要具有個人魅力的政治家。2002年為當時總理候選人、基社盟的施托伊貝做咨詢的施普雷恩強調說: "沒有歐巴馬,就不會有歐巴馬式的競選。如果沒有深具個人魅力的政治家,沒有點燃民主火焰的政治家,哪怕只是口才達不到這個高度的話,在網路上就很難找到支持者。"

德國與美國的國情不同,萊歇爾也強調這一點。他負責社民黨的網上競選活動: "我相信,德美之間在利用網路方面存在很大區別。不僅如此,對待政治的方式,兩國也不一樣。美國經歷了布希執政的8年,又面對兩場戰爭的討論,政治框架條件和這裡顯然不一樣。這就是說,鼓動民眾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除歐巴馬的個人魅力外,美國選戰的專業化程度也起到很大作用,部落格貝克達爾這樣認為。他說,歐巴馬成功的秘訣之一是有的放矢地對選民講話。為了做到這一點,歐巴馬的助選工作小組購買選民數據,比如到保險公司購買客戶的個人數據。 "人們進行非常仔細的研究,比如,30歲以上、有兩個孩子的單身母親。這群人會對家庭政策感興趣。"

在合適的時候,向特定的選民,發送一個能夠引起他們興趣的郵件。無論何時,都不要忘記在郵件裡帶上一個旨在網上捐獻的小紅按鈕。以這種方式,歐巴馬不僅贏得了無數自願助選人,他得到的捐款也創下美國紀錄。為基民盟負責網上競選的漢納維革解釋說,在德國,收集選民數據也變得越來越普遍。不過,在德國,這一領域裡還有很多限制: "同美國相比有一個本質區別。在美國,你可以自由購買個人數據,然後根據這些數據來設計與其的交流方式。我們不允許這樣做,我們也不認為美國的做法可取。只有選民在我們這裡登記,我們才可以使用他們的數據。"

德國各政黨在本次大選中都首次使用影片,以激發民眾捐款的熱情。不過,在網上捐款的數額微乎其微。因此,網上選戰不過是各黨一個嘗試的方式。在鼓動民眾,尤其是鼓動年輕選民方面,網路還遠未能起到核心作用。

作者:Eleni Klotsikas/李魚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