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嬰兒到主播,機器人無所不能
倫敦科技博物館舉辦的機器人展覽顯示,500年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機器人的鑽研。
嬰兒機器人
倫敦科技博物館(Science Museum)展出的這一嬰兒機器人,跟真的一樣,不僅會手舞足蹈,還會呼吸和打噴嚏。電影拍片現場經常會使用到它們。
僧侶機器人
雖然「機器人」(Roboter)這一概念在1920年才開始使用,但人類500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用機器取代人工的嘗試。這一僧侶「機器人」是1560年前後在西班牙製造的,它能朗讀《聖經》裡的段落。
最早的假肢
古埃及人為失去的肢體發明了假肢,最早的假肢是大約公元前950年至710年發明的。它們在木乃伊墓中被發現。
它們是機器人
1920年捷克作家Karel Capek首次在其話劇作品中使用了Roboter這個概念。它在捷克語裡的原意是「被迫工作」。 後來這部話劇被譯成30多種語言。叫做Eric的機器人(右)是1928年製作的。
電影中的首個機器人
在Fritz Lang的科幻經典影片《大都市》(Metropolis,1927)裡,第一次出現了機器人的角色。該部影片描繪的是未來2026年的場景,發明家造出了一個女性機器人並同時熱戀上「她」。
"我會再來"
我們頭腦當中的機器人多半是電影裡或文學中的形象。卡梅倫(James Cameron)創作的《魔鬼終結者:創世紀》裡的T800魔鬼終結者形象就是機器人的本質。
科學、科幻?
倫敦機器人展還將组织有关人工智慧的討論會,與會者包括科幻小說作家Alex Garland,他於2015年發表了《機器之前》(Ex Machina)的科幻小說,其中的程序員為女機器人編排了性慾情感的程序。
工業生產中廣泛使用機器人
人們最常見的是工業生產中使用機器人進行簡單的重複性工作。機器可以干的活兒,就不需要人了吧!這個叫做Baxter的機器人價值2.3萬歐元。
新聞主播機器人
這是日本造「新聞機器人」(2014),比只會裝配汽車的「機器人同事」要高級多了。她會播送新聞,附帶表情,能流利使用多種語言,不僅如此,還能開點簡單的玩笑。缺點就是死板了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