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國為全球化最大贏家
2018年6月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貝塔斯曼(Bertelsmann)基金會的研究結果顯示,過去十年,尤其是工業國家從全球化中受益最多。
以德國為例,1990-2016年,每年可歸因於全球化的人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加1150歐元,十多年間共增加3萬歐元。
貝塔斯曼基金會主席德戈伊斯(Aart de Geus)因此表示:"全球化明顯讓人們生活更富足。保護主義是錯誤的道路。"
相關研究報告每兩年撰寫一次,對42個工業國和發展中國家進行調查,看其在國際貿易中的緊密交織程度,以及這對其國民經濟增長的影響。
研究者所使用的方法是,為每個國家制定一個全球化指數,指數越高,說明該國與其它國家的連結程度越緊密。全球化指數每增加一個點,實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加約0.3%。
研究者發現,所有受調查國家都從全球化中受益,但工業國的受益程度遠高於較大的發展中國家。
全球化最大的贏家是瑞士:1990-2016年間,可歸因於全球化的人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加1900歐元。之後是日本、芬蘭、愛爾蘭和以色列。德國排名第六。
排在最後的是印度,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可歸因於全球化的增長僅為20歐元。中國也只有80歐元,墨西哥120歐元。這三個國家的增長幅度都低於平均水準。
原因何在?研究者認為,發展中國家的起點低,也就是說,在199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絕對值低,之後的增長絕對值也總體低於工業國家。
貝塔斯曼基金會認為,全球化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公平地分配利益,包括在工業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也包括各國國內。為此,應制定不是強者說了算的國際經濟秩序。此外,發展中國家應當以一種適合自身的速度開放市場,發達國家應減少對農業等領域的補貼。
中國官方近年來表示,全球化帶來機遇和挑戰,而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受益者和貢獻者。
苗子/凝煉(法新社、Bertelsmann Stiftu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