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電影香港

專訪《從今以後》導演:同志伴侶在香港受什麼保障?

2024年11月21日

《從今以後》入圍金馬獎多項大獎,電影以年長的香港女同志伴侶為主角,其中一方突然離世,因未訂立遺囑,兩人同居多年的「家」被死者家人取去。導演楊曜愷接受DW專訪時說,想透過電影反映香港沒有同婚帶來的問題。

https://p.dw.com/p/4n5vY
圖為香港導演楊曜愷。
「何為家?何為家人?」這是香港導演楊曜愷透過《從今以後》想探討的問題。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導演楊曜愷自編自導的《從今以後》入圍第61屆金馬獎四項大獎,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剪輯。楊曜愷接受DW專訪時說,今屆金馬獎有史上最多作品報名,競爭激烈,能夠提名「代表了香港,代表香港電影很重要」。

他想透過電影帶出訊息:「同志伴侶在香港現行的法律環境下受到什麼保障,第二是香港社會對同志有多接受,以及對同性婚姻的看法是否接受。」

電影故事靈感,源於2020年楊曜愷參加的同志遺產權益講座。講座後,他蒐集資料,並訪問一些同志,發覺這個題材值得說。

「因為反映香港沒有同性婚姻所帶來的問題,也想探索家庭是什麼意思。在法律框架下,家人的定義是有血緣(關係)或者婚姻……但現實不是這樣,(同志)同居,但伴侶和你沒有血緣,又不準你在婚姻框架裡exist(存在),這個人(另一半)有何保障?在你的世界裡面,這個人有什麼地位?我覺得完全不合理。」

蒐集資料時,楊曜愷聽過的真實個案比電影情節更誇張,例如同志伴侶早上去世,當晚收到其家人電話,想拿走名貴手錶,「因為想逝者出殯當日好看點」,但家人拿走手錶後,再沒有歸還。

另一個例子是伴侶死後,近親直接搬進死者的家,令在世的另一半壓力太大,搬回母親的家住幾天,回來後發現門鎖換了;最差的個案是家人不準死者的同志伴侶出席喪禮。

楊曜愷沒有把這些真人真事加入劇本,他解釋道:「(如果)寫成這樣,就會變成《溏心風暴》(爭產電視劇)。」

《從今以後》講述年長女同志伴侶相戀多年,關係公開,與家人相處融洽,但其中一方突然離世,因未訂立遺囑,遺產由近親繼承,居住多年的物業被死者家人取去。楊曜愷表示,他想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拍一部現實的電影,引發觀眾思考,反問自己在利益當前,如果你是電影中的一家人,會不會讓逝者的伴侶繼續住在原有物業?

訪問那天,楊曜愷剛完成海外電影宣傳回港。談到訂立遺囑,他原本以為香港和亞洲地區忌諱講死亡,但在歐洲的電影放映活動上,他問觀眾有多少人已立遺囑,現場只有幾個人舉手,大部分人沒立遺囑,令他非常驚訝:「很多人都不去面對這件事。」

女同志在香港面對的困難

由2006年首部長片《我愛斷背衫》到2019年拍攝老年男同志的《叔.叔》,楊曜愷過往的電影都以同志題材為主。這次《從今以後》開拍前,楊曜愷找鄧芝珊協助,邀請年長女同志參與劇本圍讀。

《從今以後》聯合監製鄧芝珊向DW表示,她與楊曜愷相識多年,兩人以前一起籌劃香港同志影展,2019年楊曜愷拍完《叔.叔》,想開拍一部講年長女同志的電影。

鄧芝珊是嶺南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與學)及文化研究系副教授,長年研究香港、台灣、新加坡三地的女同志,她為楊曜愷提供研究論文及訪談文章作參考。「針對劇本,究竟女同志社群會怎樣看?或者有沒有反映到女同志在香港面對的困難。」

圖為2019年香港街頭披著彩虹旗的同志平權支持者。
香港尚未立法通過同性婚姻。圖片來源: 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根據鄧芝珊的觀察,年長女同志往往把自己的慾望或身份放得很低;生於1930年代末至1950年代末的香港女性首要考慮的難題,是怎樣照顧家人,上一輩不少父母擔心女兒將來無人照顧,會介紹年紀大的男性給女兒認識。

有些受訪者跟她說,自己性格硬朗,不需要跟男人結婚或被人照顧,但隨著年紀漸長,單身的年長女同志開始擔心健康,例如做手術,第一件事想到的是:有沒有人照顧到自己?因此她們經常推遲做手術。

另一個現實的問題,如果入住安老院,年長女同志很在意院友是否「同聲同氣」。香港目前未有同志長者安老院,同性婚姻或伴侶身份不獲法律承認,若死者沒有留下遺囑,遺產只能分配給近親。

香港同志平權之路漫長

電影《從今以後》反映香港的同性權益欠保障;鄧芝珊接觸的年長女同志,大部分人還沒訂立遺囑。「有些受訪者說,沒有東西留給下一代,覺得未必需要寫(遺囑),有些人像《從今以後》戲中個案,覺得不會突然死亡,但電影上映後,很多受訪者立刻想到立遺囑這件事,包括我自己。」

2019年受社會運動影響,香港同志遊行申請首次被警方拒絕,至今已是第6年無舉辦實體遊行。去年,同志界國際盛事、第11屆同樂運動會(GGHK2023)於香港舉行,多名立法會議員反對,運動會最終在爭議聲中登場。

記者問兩人怎樣看香港的平權進程?鄧芝珊覺得,本來一直在進步,但接連兩宗同志平權案——Nick Infinger同性配偶申請公屋案、吳翰林及李亦豪的居屋案——雖然同樣高院勝訴,但房委會不服判決提出上訴。兩案後來合併,今年10月在終審法院審理,法官押後頒布裁決。鄧芝珊表示,不知道裁決會帶來什麼影響。

香港同志平權2023:最後一裡路的開端?

相比自己成長的年代,楊曜愷認為香港的平權發展有進步。「首先有很多activist(行動者),他們會出來為同志爭取權利,為同志發聲,這個很重要,社會年輕一輩,對同性戀沒太大抗拒。」

他覺得,過去10年不少國家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帶來一種改變,社會對同志的整體看法不同了,包括同性戀者的家人,父母可能未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志,但同輩的兄弟姊妹,大多數都能包容接受。不過他提醒:「你以為有了同性婚姻就可以什麼都不理會。不是!你一定要去瞭解,很多事情是法律不會保障到你。」

電影在第74屆柏林影展奪下泰迪熊獎。在德國柏林放映電影時,有男性觀眾向楊曜愷分享說,他以前有個女友,相愛10幾年但沒結婚,女友過身後,他的經歷與《從今以後》劇情相似。楊曜愷表示:「在這個制度下,你沒有婚姻的框架,就算是異性戀者都有很多障礙。原來套戲可以連繫到那麼多人,不是純粹LGBT議題。」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