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中美貿易協議只能靠白宮易主來拯救?
2020年6月19日德國之聲: 本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主管外交事務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在夏威夷會晤,據悉雙方除了"貫徹執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沒有取得任何共識。我們是否可以認為,中美貿易談判已經走入了死胡同?
魯舍(Christian Rusche): 確實,中美雙方的會晤並沒有達到外界所期望的進展。這是因為,貿易談判受到了美國大選的影響。川普总統想要對外展現出能夠迫使中國讓步的強人形象,而中國方面當然也不想丟面子。因此我認為,美國大選前,受到大政治氣候的影響,雙方難以達成妥協。
德國之聲: 您認為,如果白宮易主,大政治氣候就有望改變、中美爭端就有望化解?
魯舍: 我們必須看到,不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如今對中國態度都不怎麼友好。即便民主黨的拜登(Joe Biden)贏得了大選,美中關係的大方向估計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中國也許寄希望於拜登願意和中國相向而行。當然,如果川普连任,美中之間也是有可能達成長期協議的。如果現在達成協議,反而要擔心會不會因為白宮易主而被推翻。
德國之聲: 目前美中之間只有一份"第一階段協議",雙方真正的爭執點,其實都被放在了第二階段協議談判中,其中包括棘手的智慧財產權、国企隐性補貼等問題。您覺得,這些難題到底還有沒有答案?
魯舍: 我覺得首先還是要關注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執行情況,即雙方究竟是否切實執行?只有在這基礎上才能夠談下一階段。另外,如果雙方的經濟增長都乏力,中美兩國也會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展現出更大的妥協意願。同時,接下來的貿易談判還要受到大政治氣候的影響,比如香港、台灣問題,一旦進一步激化,美中貿易協議的根基也會喪失。
德國之聲: 就您的觀察,雙方在多大程度上落實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魯舍: 鑑於當前的新冠疫情,這個問題有點難以評判。原油採購、農產品採購量都出現了下挫,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需求量減少,另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本國勞動力也因疫情出現減員,導致供應下滑。兩邊都面臨著壓力。不過,如果我們看雙邊貿易數字,就會發現除了4月以外,美中貿易逆差正在縮小。這意味著貿易失衡問題有所緩解。就我的觀察,中國方面已經付出了努力,美國方面也展現出了對話意願。當然,疫情同時也是重大不利因素,比如圍繞疫情起源的爭論已經成為美國的選戰話題。
德國之聲: 面對前景未知的美中貿易爭端,歐洲到底能做些什麼?
魯舍: 美中爭端當然也牽扯到歐中關係、歐美關係。比如,美歐之間存在著汽車關稅、對數位科技企業徴税等爭端。歐中之間的爭議則包括:北京是否正在試圖拉攏東歐國家、離間歐洲?歐中投資協議究竟如何繼續談判?歐洲內部各國之間的分歧讓這個問題更加複雜。在我看來,最理想的情況莫過於在世貿組織框架下,歐中共同提出新的規則,並且將美國也囊括進來。但是目前來看這個理想情況難以實現,因為各方之間都有衝突。而歐洲內部的分裂,更加讓人擔心歐洲究竟有沒有能力發揮建設性作用。
德國之聲: 不久前,原定9月份舉行的歐中萊比錫峰會宣告推遲,有消息稱,其主要原因是歐中投資協議談判不暢。您覺得這一事件受中美爭端的影響有多大?
魯舍: 我個人感覺,即便中美之間不吵架,歐中之間也會圍繞投資協議出現分歧。我甚至認為,要是沒有中美爭端,北京更沒有意願和歐洲談判;而現在,北京在某種程度上需要歐洲,從而在中美爭端中獲得一些迴旋空間。所以我們現在看到中歐之間有所接近,但是這不意味著投資協議水到渠成。比如就在這幾天,歐盟方面出台了白皮書,含蓄地指責中國正在通過補貼扭曲市場關係。歐洲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中國在歐擴展影響力,歐盟對投資協議的信心正在慢慢消逝。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