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由你定
2012年2月11日四海為家
(德國之聲中文網)施衛默(Heidermarie Schwermer)從1996年前起開始了自己的"共產主義生活",她辭掉了老師和心理醫生的工作職位,捐贈了自己所有的存款,放棄了自己的住處。15年來,她沒有掙過,也沒有花過一分錢。"給予和接受"就她的生存方式:每個人都盡其所能,做自己的工作,來換取所需要的東西,比如當家教換取住所,打掃房間換取手機卡,這位70歲的女士深信,這種生活方式就是未來的社會運作模式:"我想,2012年以後會發生很多事情,人們會感到恐懼,如果他們現在做了準備,危機時刻也會從容應對。比如希臘,他們經濟危機已持續幾年,很多人都破產了,還有無數的失業者。從前一段時間起很多希臘人開始了'換取'行動,因為很多人沒有錢,就用自己的能力來換取所需,這也是'自己自足'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常常說,為什麼真的要等到那個時候呢,我們現在就可以做好準備。"
自給自足
施衛默並不是孤軍奮戰,奧地利紫羅蘭組織自去年初發起的"金錢拜拜"
(Moneygoodbye)項目已經籌集了2500個簽名, 發起人史海默(Kurt Schrammel)說:「„我們想讓整個奧地利擺脫金錢的束縛,奧地利是民主社會,我們希望如果有足夠的奧利人簽名,民主投票決定放棄貨幣,選擇自己自足的社會運作模式。"
不過這種模式也需要責任心,施衛默表示如果"共產主義"不是民眾自發的,而是國家政治高層決定的,那麼這種模式就會失敗,比如毛澤東時代的"共產主義"。而對而今的中國發展,她也有自己的看法:"中國人可能正在想,我們要達到工業大國的生活水準,所以中國的富人追求好車、享受別墅,我希望,他們可以跳過這個資本主義時期,我認為,中國現在經歷著西方國家幾十年前的資本主義時代,不過,其實資本主義可以正常運作一段時間,最後也會失敗。我希望,中國人自己應該認識到這點,現在就放棄一些其實對生命沒有意義的東西。"
經過15年的"給予和接受",施衛默覺得自己的生活非常充實,她全部的家當是一隻裝了兩雙鞋和幾件衣服的箱子。多年以來,她幾乎走遍了德國的各個角落。不過,她的自給自足也並非開始就一帆風順,她說,給予和接受的初期比較困難:」因為不想露宿街頭,每晚都為了住處發愁,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是有人邀請我去作客,因為我最後一份工作是心理醫生,他們很願意和我做心靈上的溝通。食物的問題更是不用擔心,很多超市、尤其是綠色食品超市會扔掉很多最佳食用日期剛過的食品,很浪費,我可以靠這些食物生存,另外,我的每個留宿處都會給我提供飯菜。"
另外,這位自詡生活在未來社會模式的70歲老人,除了堅持自己"沒有金錢的世界",還是一位高明的精神療法自醫師,她說,自己25年來還沒有去看過一次醫生。
施衛默還補充道,孩子對她選擇的生活雖然非常支持,但是女兒還是禁不住"物質的誘惑",追求財富,甘被現有的社會模式束縛,不過這也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作者:文木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