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香港人真的回流了嗎?

2023年8月17日

都說數字冷冰冰的,沒有感情,但數字也可以反映人們的感情,特別當面對的是冷冰冰的政權。香港這個城市,經歷了2020年的國安法,再經歷愛國者治港的洗禮,到底這個城市,變了什麼模樣?香港人還會回到香港嗎?

https://p.dw.com/p/4VGJG
圖為2019年9月13日抗議者在香港金融中心高唱《願榮光歸香港》的畫面。
圖為2019年9月13日抗議者在香港金融中心高唱《願榮光歸香港》的畫面。圖片來源: Kin Cheung/AP/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統計處公佈了2023年的人口統計數字,今年中的臨時人口已由去年底的733.3萬7年新低反彈,達到749.8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5.2萬人,升幅為2.1%。這是自2020年中人口開始下跌以來首次上升,官方說法是,「淨移入的人口數字有17.4萬人」。

官方學者一面倒唱好,「由治入興、移民潮結束、回流者眾、香港優勢復現」,大有以淨移入的17萬人口為香港吐一口烏氣。

問題是,這17萬多的人,哪裡來的?多了的17萬人,到底代表什麼情況?

有人做了解拆分析,指出這17萬人,分為「常住居民」以及「流動居民」,前者是至少留在香港居住3個月的永久居民;而流動居民則是指,會留在香港3個月以下的永久居民。

即是說,常住居民,就是以一個地方作為「經常居住」的人民,那當然是當地的人口一部份;但「流動居民」,只是一個臨時性質,是訪客,或者是住得比較長時間的遊客,你很難以一個1年只在城市不到3個月的人為「當地居民」。

那什麼樣的永久居民會在香港停留不足3個月時間?最大可能,就是本身已經移民海外,但仍有香港聯繫,不論是探親賣樓處理香港手尾,甚或回港看病續保險,都會回港逗留短時間,但其實這類人最終居住地,並不是香港。

就像已經離職的員工,回公司請同事食飯,你總不能到處和人說,「你看這人吃回頭草,還是覺得公司最好,都說出面難以搵食,過得不好啊!」

很不幸,香港高官以統計數字,和我們說了這種「幼稚」的場面話。這有幾個含義。

香港特首李家超7月11日被問到,香港過去1年流失超過2萬名中小學生,是否與移民有關。他表示,香港人口進進出出情況普遍,相信最壞情況已經過去。
香港特首李家超7月11日被問到,香港過去1年流失超過2萬名中小學生,是否與移民有關。他表示,香港人口進進出出情況普遍,相信最壞情況已經過去。圖片來源: 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Handout/REUTERS

第一,    香港政府愈來愈和內地的統計部門「心靈相通」,知道統計數字可以騙人。內地因為16至24歲的青年失業問題太嚴重,嚴重到不敢再公佈相關數字。而之前,為了減輕「失業」數字,內地已經把「就業」的定義更改為「1周只要工作1個小時都當你就業」。你看,1周1小時,都不會當你「失業」;同樣,只回港居住不夠3個月,都當你是回流香港,這個「自欺欺人」的原理是相通的:太好,香港官員懂得上意了。

第二,香港政府其實口裡說不介意、身體很誠實,就是「香港人離開」的事實。政府一直不肯面對「移民潮」,總是說BNO不算移民、永久離港不算移民(這個最神奇且難以理解),又或者嘴硬「他們有離港自由」、大陸人可以填補空缺。但其實心底裡,政府非常在意人口的變化,政府極度需要香港人氣旺盛來支持香港的管治合法性。用腳投票,原來有殺傷力。

第三,如果真有17萬人回流香港,如果官員或權貴獻媚型的學者口中的「移民潮已經結束」,那香港應該人滿為患、商機處處,又何來香港飲食界一池死水呢?又何來李嘉誠家族要7折出售樓盤呢?誠哥出貨,難是真是為了做善事?而不是因為他不看好後市?商人嗅覺比官員靈敏而且誠實,香港人信誠哥,還是信統計處數字?

我們更需要香港政府問自己,為何香港人,要回流香港呢?如果當初為了政治風險而離港的一批,根本不可能回港,看看香港警察的執法便一清二楚。如果為了孩子而移民的父母,看看習近平寫信給香港學生的演出,只會更加咬實牙關,不敢回來,無福和習大大寫信啊。如果像政府所說,外面生活艱難,所以回流;但這也奇怪,因為香港自身難保,財爺都提出要搞夜市救港,香港也不見得搵食輕鬆。這幾類人的問題未解決,誰會回流呢?

政府其實已經在換血了,單程證來港的,各種專才輸入計劃的,新香港人陸續登陸,習近平應該會收到很多「香港人」寫的回信,大家都「偷著樂」吧。

香港外資專才撤離潮:什麼令他們非走不可?

曾志豪是香港媒體人,曾任職香港電台,擔任時事諷刺節目《頭條新聞》主持人。目前旅居台灣。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