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安倍晉三遇刺:任內修補對華關係 卸任後高調挺台

2022年7月8日

安倍晉三8日遭到男子開兩槍,送醫後不治身亡。他擔任日本首相期間,積極修補與中國關係,卸任首相後,則因多次發表挺台灣的言論而引發北京批評。他過去在兩岸關係上的態度為何?德國之聲回顧安倍的對華政策。

https://p.dw.com/p/4Dq6Q
Japan | Attentat auf Shinzo Abe
安倍晉三7月8日進行參議院選舉助選演說時,遭槍擊倒地。圖片來源: Kazuhiko Hirano/Yomiuri Shimbu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週五(7月8日)遇刺身亡。這起事件引起兩岸高度關注,因為安倍即使卸任首相,仍對日本政壇保有影響力。

中日過去因歷史歧見及島嶼主權議題,雙方關係一直忽冷忽熱。曾當過兩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任期間積極出訪,並修補與中國的關係。對中日兩國而言,因為雙方在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主權爭議以及二戰遺留的歷史問題上有許多爭議,兩國關係十分微妙。

安倍晉三2006年首度拜相,成為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剛上任時積極發展與鄰國關係。

為了改善在前首相小泉時期因參拜靖國神社引發的外交問題,在首次外訪時,安倍選擇中國而非美國。他在當時的訪問被稱為「破冰之旅」。中日兩國均希望結束小泉時代中日關係的冰封狀況。但是,安倍執政約一年後,因爭議不斷,且有多名閣員因醜聞及失言而以健康為由辭職。

安倍卸任後,2009年當選眾議員,隔年2010年率領多名的國會議員訪問台灣,並和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時任總統馬英九和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會晤。

2012年,安倍率領自民黨重返執政,成為日本政治史上首位得以二度擔任首相的政治人物。在他的第二個任期間,中日關係因為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交惡,但仍與中國保持一定關係,亦曾訪問北京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

中日關係冷熱

專注研究中日關係、中國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劉江永曾向德國之聲表示,安倍晉三從2012年再度當選日本首相後開始對中國正式的「安倍外交」,他其實有機會推進對華關係的改善,但是在其執政不久後不久便發生了兩件對中日關係產生負面影響的事情。

劉江永指出,這兩件事分別是他延續了前任野田佳彥內閣主張購買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的態度,另外,則是他在執政一年後親自參拜靖國神社,導致中日關係進一步惡化。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習近平與安倍晉三見面握手時,兩人表情冷若冰霜。

2015年安倍與時任韓國總統朴槿惠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當時已中斷三年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中日關係專家劉江永分析稱:「從2015年到2018年期間,安倍根據美中關係的調整,同時平衡國內利益,企圖通過高層互訪引領帶動兩國關係的改善。」台灣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何思慎則向德國之聲提出類似觀察,他指出,安倍從2013年至2017年都試圖著要改善中日關係,並稱他是「日本歷代出訪行程最多的首相」。

不過中日政治關係仍處於冰凍狀態,雙方因東海島嶼爭端、二戰歷史解讀、東亞地區主導地位競爭產生分歧。中國前總理溫家寶2010年訪日後,中國領導人7年未踏上日本國土。

一直到2018年4月,中日恢復舉行中斷了近8年的中日高層經濟對話,同年10月,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日本,出席中日韓首腦會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在同一個月訪問北京。

Peking Abe bei Xi
2018年10月,日本時任首相安倍訪華與習近平見面。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yodo

2016年美國時任總統川普上任後,安倍與川普保持良好關係,是首位與川普見面的外國領袖。隔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際,安倍與李克強互致賀電,是10年來首次。

不過,川普上任後,中美關係惡化也影響了日中關係。之後新冠疫情爆發後,拜登上任後,美日關係繼續持續惡化,安倍雖試圖維持兩國外交關係,但難度倍增,安倍曾在2020年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儘管(美中關係)緊張升溫,日本都會維持與兩個國家的關係。

劉江永認為,2018年以來,中日關係分別受到國際因素、新冠疫情和安倍對華政策的影響,尤其隨著中美關係的惡化,中日關係也出下滑。65歲的安倍晉三2020年8月因健康因素,辭任首相職務,他是日本史上連續在位最久的首相。

延伸閱讀:安倍為中日關係留下了什麼?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2020年8月發表名為《日本對華政策的轉變》(Japan's China Policy in Flux)一文,作者帕梅拉‧甘迺迪(Pamela Kennedy)認為,在安倍執政期間,日中關係出現了緩慢但顯著的改善。但是,甘迺迪指出,今(2020年)夏,兩國之間再度出現有關領土和價值觀等問題的爭端,迫使日本重新澄清其對華政策。

卸任後高調挺台

出生於政治世家的安倍晉三,外祖父岸信介及外叔公都曾擔任內閣總理大臣。安倍的父親則曾擔任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外務大臣,母親則是前日本首相岸信介的女兒,他的弟弟岸信夫則是現任防衛大臣。

日本專家何思慎和劉江永兩人都指出,安倍家族跟台灣關係深厚。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去世之後,安倍派出前首相率團赴台灣弔唁,劉江永稱之「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

他向德國之聲說:「日本作為曾經殖民統治台灣50年的老殖民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它既有台灣的歷史情節,也反應出它對歷史的反省是否真誠,以及是否嚴格遵守『一個中國』的政策。」

安倍曾透露希望到台灣祭拜李登輝,他去年接受日本《產經新聞》專訪表示,世上沒有像李前總統那樣為日本著想的領導人,只要情況允許,想來台灣祭拜。台灣媒體8日報導稱,安倍曾傳出可能在今年7月底,前總統李登輝逝世兩周年之際訪問台。

此外,安倍在卸任後,多次發表挺台灣的言論,引發北京不滿。2021年12月,安倍在一場論壇上稱,若中國對台灣武力侵犯,無論在地理或空間上,對日本國土都是重大危險,日本無法容許,「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也等同於「日美同盟有事」。

當時,對於安倍此番發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其「公然在台灣問題上胡言亂語、指手畫腳,妄議中國內政」。當天晚上,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緊急召見日本駐中國大使垂秀夫抗議。

不過,在同月舉辦的再另一場論壇——「2021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中,他則呼籲台灣應「崛起」,「將民主傳播到全世界」,並強調:「當台灣及其民主受到威脅時,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而對日本更是如此。」

延伸閱讀:日本開啟菅義偉時代:中日台三方關係如何變化?

「挺台」真心話?

對於安倍卸任後積極發表友台言論,日文系教授何思慎認為,身為眾議員的安倍晉三並不等於安倍首相,因此作為議員,比起身為首相時更有更多的論述空間,但這並不代表安倍「親台反中」。

何思慎對德國之聲說,不管身為議員或首相,安倍的思考都是基於日本國家利益的追求,因此他關心台海情勢,並不意味「親台反中」或親美態度,這只是他「作為眾議員在論述區域域安全上,有更多空間」。

不過,何思慎也指出,在日本311地震後,台灣給予日本很大援助,的確大幅拉近了台日關係。2021年6月,安倍曾表示:「台灣對日本來說是重要的老朋友,提供疫苗理所當然;況且台灣過去不僅在311大地震慷慨解囊,也曾在疫情期間捐贈日本大量口罩,日本絕不可忘記。」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