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如何住得舒服環保又省錢?

2023年1月8日

房子為我們遮風擋雨。但是取暖需消耗大量能源,建造房屋也對氣候有害。未來我們該如何住得更環保些呢?

https://p.dw.com/p/4LXrp
大城市住房稀缺。怎麼解決?又如何住得環保?
大城市住房稀缺。怎麼解決?又如何住得環保?圖片來源: Christin Klose/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房屋是最大的氣候殺手:供電、供熱以及建造過程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每年在全球範圍內產生 100 億噸二氧化碳。也就是說,每個居民每年平均排放約 1.3 噸二氧化碳。

聯合國一項研究表明, 2021 年,建築業佔全球範圍內能源消耗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37%,超過工業 (30%) 和交通運輸行業 (22%)。如何減少這種高排放量?可以採取哪些措施讓我們住得既舒適環保又省錢?

住得越大,越不環保

在過去的一百年裡,地球上人口增加了,相應的,空間使用面積也增加了。與此同時,收入和獨居人數也在大幅增長。但地域之間差異巨大:奈及利亞人均居住面積為6平方米,土耳其18平方米,巴西24平方米,中國30平方米,歐盟38平方米,美國75平方米。

在德國,人均居住面積從1950年的15平方米增長到現在的48平方米。子女離家後老人平均擁有更大的居住面積,達到60多平方米。

在荷蘭,使用預制隔熱牆的房屋不僅翻新速度快,價格也便宜
非常有效:在荷蘭,使用預制隔熱牆的房屋不僅翻新速度快,價格也便宜圖片來源: APA FOTO SJEF PRINS/Bouwbedrijf Joziasse

建造和居住的房屋越多,供暖和供電所需的能源就越多。因而有越多房屋被新建,產生的二氧化碳也就越多。

絕緣材料節能、省錢又環保

老建築取暖需耗費大量能源,既貴又不環保。隔熱材料和現代通風系統可以節省高達90%的能源。此外,居住空間減小,也可以減少取暖費用。

如何讓取暖省錢又環保?

用沼氣、木材或顆粒代替化石燃料,可以令供暖更環保。然而,這些資源正變得越發稀缺,成本也就越發昂貴,因而專家主要建議使用熱泵供暖。熱泵以少量電能為動力,吸收空氣中的低溫熱能(自然能),經系統高效集熱整合成為高溫熱源。1千瓦時的電力可產生高達7千瓦時的熱能。

挪威的大型熱泵
挪威的大型熱泵:這個10兆瓦的系統可以為5000個公寓供熱。圖片來源: friotherm

該技術不會產生任何有害的微塵,若使用綠色電力,連二氧化碳也不會產生。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長期以來都是使用熱泵供暖,集中供熱網路也一直是由大型熱泵運行。加上太陽能、生物質能和深層地熱能,如今,那裡的一些區域供熱網路甚至已經幾乎實現了氣候中和。

太陽能真的很便宜

通過使用經濟的熱泵、節能冰箱和 LED燈,可以顯著降低房屋的電力需求。通過在屋頂和外牆上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可以進一步節省用電成本且更加環保。

在日照匱乏的德國,屋頂安裝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每千瓦時成本不到 10 歐分。與平均每千瓦時約40 歐分的電網發電相比,成本還不到其四分之一。屋頂安裝系統的成本可以在 5 至 15 年內收回,之後該系統還可以免費發電約 20 年。

活久見:鐵軌上的太陽能

可再生材料代替混凝土、鋼材和塑料

建築施工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每平方米排放0.5-0.8噸。建造一個100平方米的新公寓約會產生大50到80噸的二氧化碳。對比一下數字:在印度,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每年2噸。

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水泥、石灰和石膏的生產(25%)、建築本身(10%)以及絕緣板(8%)和金屬(8%)等建築材料的生產。

 

這座位於因斯布魯克的翻新建築由屋頂太陽能供電,比普通新建築更省能源。
這座位於因斯布魯克的翻新建築由屋頂太陽能供電,比普通新建築更省能源。圖片來源: Passivhaus Institut

用木材等建築材料以及稻草等可再生絕緣材料可以大幅減少新建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德國為例,可減少約50%排放量。

翻新代替新建 既省錢又環保

相比新建房屋,翻新老建築可以大幅減排二氧化碳並降低成本。翻新的成本通常比新建低四分之一左右。二氧化碳可以減排一半以上。

建築師、科學家和環保組織均呼籲城市規劃者和設計師轉變思路,盡可能避免拆遷和新建,應使舊建築翻新成為常態。

 人均居住面積30平米更利於環保?

鑑於住房短缺和氣候危機,社會和政界也需要調整思路。社會學家博克(Maike Böcker)說:"如果人們對 1960 年代的居住面積感到滿意,那麼今天德國房屋面積足夠 2 億人居住了。"她在埃森文化研究所工作,在她的著作《少一點也是足夠的》(Wie wird weniger genug)中描述了環保型社會的困境和挑戰。如今,德國約有8300萬人,全球人口超過80億

為了達到升溫不超過 1.5 度的目標,伍珀塔爾智庫研究所(Denkfabrik Wuppertal Institut)在其研究中呼籲,"通過智慧型和靈活的房屋使用方式",遏制並減少社會對人均居住面積不斷增長的需求。

在德國Eyach地區,年輕人和老年人共同住在一個經過改造的工廠裡。
共享超大空間的住宅項目很受歡迎。在德國Eyach地區,年輕人和老年人共同住在一個經過改造的工廠裡。圖片來源: Christoph Schmidt/dpa/picture alliance

格拉茨工大(Technische Universität Graz)研究認為,在人口不斷增長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需求必須下降 40%,才能達到升溫不超過 1.5 度的目標。研究人員建議全球人均居住面積為30平方米。

多接觸社會,晚年生活更美好

在環保節能上,專家尤其在老年人身上看到了巨大潛力。在德國等工業國家,許多年長的獨居者或老年夫婦在孩子搬出後住在相當大的房子裡,這些房屋卻往往缺乏適合老年人的配套設備。與此同時,年輕家庭則缺乏居住空間,這種情況在城市尤甚。

城市規劃師和經濟學家福爾霍普(Daniel Fuhrhop)針對這種現象給出了建議,"例如,可以搬到一個小一些的公寓,或改造現有的大公寓,轉租出去或者與他人合住都是很棒的選擇。"

一些大學開始介紹大學生與老年人同住,通過家務勞動換取便宜的租金。面向老年人和年輕人的住宅項目也越來越受歡迎,項目擁有小型獨立住宅單元和大面積公共區域,如花園、車間、工作室、洗衣房和健身房。在這種模式下,辦公室和客房可以在特定時間內以低廉的價格預訂。許多人很喜歡這樣的住房模式,人們可以共度時光,加深彼此瞭解,相互支持。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