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威州的超級大宿舍
2007年12月2日傍晚時分,廚房裡開始熱鬧起來,有人在煎排骨,有人則忙著把鐵盤上吃剩下的匹薩餅刷洗乾淨,熱熱鬧鬧的鍋碗瓢盆奏鳴曲中還夾雜著微波爐的伴奏。
「這裡總有些事情,總有人圍成一團。是不是有時候會覺得比較緊張?沒錯,太緊張了。你總是能聽到別人的所有事情,不管是什麼樣的事情。」27歲的弗裡德裡克-迪茨有時候會心情煩躁,而托馬斯-格呂克內爾則恰恰相反:「我們這裡每天都是百分之一百的Party氣氛,這在兩個人的合租宿舍裡是不可能的。」
幾年前,托馬斯在杜塞道夫找到了一份圖形設計師的工作。為了不陷入孤身一人的處境,於是他就搬到了這個合租宿舍。他說:「一個人在經過很長時間的工作之後,哪怕只有一小時的空閒時間,也可以在這裡找到一個夥伴聊上一會兒。否則的話,很可能就會打開電視,然後乾脆上床睡覺。能聊聊天當然要好得多。」
這裡房客的平均年齡是23歲。大多數人與弗裡德裡克和托馬斯一樣,是所謂的「漫遊打工族」。也就是說,他們或者受聘於一個有時間限期的項目,或者剛從大學畢業,開始尋找工作,並且希望而且也不得不尋找一種比較靈活的生活方式。他們從一個城市搬遷到另一個城市,不希望成為孤家寡人。這座超級合租宿舍的創始人和房東曼弗雷德-康涅茲克說道:「我們這裡有拚命幹活的所謂『實習世代』,就是那些到處做實習以求找到一個工作的人,每天工作十小時是最少的,很多人要工作12個小時。還有些人,如果他十點鐘出現在宿舍裡的話會引起轟動,因為平時他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回家。這些人當然很難在工作圈子之外保持社會聯繫。」
宿舍裡的人都是夥伴,有些人還成為了好朋友。但當一個人找到新工作,或者去另一個城市發展的時候,這些夥伴和朋友關係很快就不得不中止了。租房合同也比較靈活,以便大家能夠快速搬進搬出。這裡的房客平均居住時間是六個月。
靈活性和工作,這似乎是杜塞道夫这個巨大的合租宿舍的關鍵詞。而它和德國最早也是最知名的合租宿舍—一號社區的區別在哪裡呢?一號社區創立於68年德國學生運動初期,具有政治動機。當時,年輕人抗議父母一代人的中產階級風氣。11名大學生和年輕人搬到一幢住宅裡。他們也試圖通過與父母一輩不同的生活方式,與傳統價值決裂。效率原則被拋在一邊,取而代之的是享樂主義,家長制被打碎,性解放盛行。
1969年,一號社區解散,但是合租宿舍的概念卻在德國生根,並成為時尚,目前22%的德國大學生住在合租宿舍裡,比其他國家的比例高得多。革命思想,毒品和隨意性行為消失了。但針對整潔和垃圾清理的討論卻保留了下來。人多了,難免就會有髒亂差的現象。在杜塞道夫的超級合租宿舍裡也是如此。為瞭解決合租大家庭裡的衞生問題,這裡聘請了專門的家政工人,費用已經包括在房租裡。除了清潔和熨燙服務之外,住在這裡的經理人和創意設計師們還可以享受公共桑拿。廚房裡的家具都是時新款式。牆上的壁燈散發著令人愉悅的光線。而當年一號社區的那些理想在這裡已經不復存在了,曼弗雷德-康涅茲克說:「在我記憶裡,一號社區的人們是應為共同的政治志趣而走到一起的。反叛者們對現存秩序不滿。而這裡的人們則願意投身於這現存秩序,但依然保持者玩樂的精神。這裡沒有人會進行政治討論,我想,這個宿舍裡是不會爆發大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