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Iran Revolution Vorgeschichte

Peter Philipp2009年2月1日

1979年2月1日,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從巴黎返回伊朗;之後不久的2月11日,霍梅尼就執掌了伊朗大權,這一天被定為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日"。此前的1月16日,伊朗國王巴列維逃亡國外;4月12日,霍梅尼宣佈成立伊斯蘭共和國。在革命30周年之際,德國之聲記者就歷史背景作一回顧。

https://p.dw.com/p/Gjny
1979年2月5日,伊朗革命後的首任總理巴扎爾甘(右)正與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左)談話。圖片來源: AP

伊朗伊斯蘭革命在1979年初發展到最高潮,但它的起因卻可以追溯到1953年,而且它的影響也持續了許多年。1953年,將石油企業國有化的民選總理莫薩德赫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陰謀下被軍隊推翻,使當時流亡羅馬的伊朗國王巴列維返回伊朗成為可能。

之後,共和派,左派及穆斯林保守派反對黨與國王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巴列維國王動用秘密警察鎮壓迫害反對黨。同時,由於巴列維是在美國的支持下上的台,所以對美國的依附性越來越強。伊朗成為巴格達條約國的領袖,其軍隊也配備了美國最現代化的武器裝備。

六十年代,在美國的敦促下,巴列維國王進行了旨在縮小貧富差距的"白色革命"。他下令進行土地改革,推行廣泛的教育計劃,並為婦女爭取更多的權利。但這一切來得也許太遲了。反對巴列維的呼聲越來越高。反對派不滿意巴列維國王依附美國的做法,也反對其政教分離的政策。

許多持不同政見者或遭逮捕,槍斃,或被驅逐出國。霍梅尼當時就是因為批評巴列維的白色革命違反伊斯蘭法規而被驅逐出境的。1964年,霍梅尼被遣送到土耳其,稍晚他又流亡到伊拉克。1978年他在巴黎找到了庇護所。而在伊朗,不同的政治及宗教組織都在極力進行著反對巴列維國王的宣傳活動。被偷運入境的霍梅尼煽動推翻巴列維統治的錄音帶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978年初,巴列維政權開始組織對霍梅尼的反擊,把他描繪成一個外國間諜和野心家。這引發了伊朗國內的示威浪潮。警察與示威者,特別是霍梅尼的追隨者不斷發生暴力衝突,造成幾百人的死亡。1978年阿巴丹電影院的一起縱火案奪去了477人的生命。全國的示威抗議活動愈演愈烈。九月初,巴列維國王在許多城市下了戒嚴令。而在首都德黑蘭,軍隊向示威群眾開槍,造成血腥屠殺慘案。

巴列維國王的地位受到嚴重威脅。而這時美國也拋棄了這位當初的盟友。華盛頓沒有像1953年那樣幫助巴列維。1978年11月,軍隊接管了政權。巴列維國王1979年1月任命巴克提雅爾為伊朗總理,企圖挽回頹勢。幾天之後,巴列維逃離伊朗。巴克提雅爾2月5日提出辭呈並流亡國外。幾年後,他在巴黎被謀殺。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