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令普丁尷尬的索契效應

2014年2月5日

依照俄羅斯總統普丁的計劃,2014年的索契冬奧會應該要大舉提升俄羅斯的形象。但德國之聲評論員Ingo Mannteufel認為,結果卻適得其反。

https://p.dw.com/p/1B3L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索契冬奧會即將開幕之际,俄羅斯總統普丁此刻的心情應該與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多年前差不多:這名美國著名歌手兼演員2003年控告了一名攝影師,試圖阻止其位於加州住宅的空拍照片被散播。但這起轟動一時的訴訟案反而使媒體注意到這組照片。自此之後,公關顧問和新聞記者便將這種企圖掩蓋或刪除不願曝光的訊息,但卻適得其反吸引公眾注意的作法,稱之為"史翠珊效應"。如今普丁總統也創造了能與之齊名的"索契效應"。

普丁的冬奧會

因為,當俄羅斯總統在近十年前爭取由索契舉辦2014冬奧會時,他的腦中設定了明確的目標:他要讓全世界看到,新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他所執政的近20年間,成為一個既現代又進步的國家。早在規劃冬奧會時便已清楚知道,(索契的)基礎建設和運動場地將是造價數十億的超級項目。但普丁並不退縮:索契冬奧會將在國內外傳播俄羅斯是現代化強國的新形象,它將成為俄羅斯的一次光榮勝利。

然而,與芭芭拉•史翠珊的訴訟案相同,普丁總統獲得了反效果:外界並未對新俄羅斯贊譽有加,反倒引來了國際社會的強烈批評。隨著索契冬奧會開幕式的腳步逼近,新俄羅斯的黑暗面越發受到媒體的關注。目前應該已有數百萬個新聞文章、廣播節目內容、線上評論或電視報導,以索契冬奧會的準備工作為例,報導俄羅斯今日的問題:貪污、官員專橫、公家機關的獨斷、嚴峻的人權狀況、環境破壞、媒體審查、反同性戀法規、對經濟移民的不公待遇、北高加索地區的族群衝突、延宕的建設項目等等。

Ingo Mannteufel
德國之聲評論員Ingo Mannteufel圖片來源: DW

當然,過去類似的報導早已層出不窮。但索契冬奧會大幅提高了報導的次數,就連對政治較不感興趣的公眾也知曉今日俄羅斯的狀況。而俄羅斯問題叢生的印象,會同奧運舉辦過程以及哪個選手入選的消息,一起深植於國際社會的腦海中。

超大型項目往往棘手

毫無疑問,此類大型的基礎建設項目總是附帶風險。德國人會立刻聯想到柏林新首都機場的建設過程。如此說來,部分批評對許多俄羅斯人而言並不公平,他們正尷尬地看著自己的國家受到國際的譏諷嘲笑。因為在索契冬奧會項目受到批評的同時,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已經有明顯的整體改變,在經濟和技術上也已現代化。

普丁總統沒有料到的是,比起改善國家形象,索契冬奧會反倒凸顯出更多俄羅斯國內的問題。正因如此,一個新名詞應運而生:索契效應。

作者: Ingo Mannteufel 編譯:張筠青

責編:任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