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小企業要有40%自有資金才可去中國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3月29日

投資參股公司漢諾威金融集團董事長阿爾布萊希特.赫爾茨-艾新羅德撰文認為,德國中小企業到中國去投資,光靠銀行貸款是不行的。由於那裡的條件,只有那些有大量自有資金的企業才有可能在中國站住腳。

https://p.dw.com/p/6R9M
大公司走向中國沒有多大問題圖片來源: AP

赫爾茨-艾新羅德在文中說:無論是燈具廠,汽車零配件廠或精密工具的製造者,去一次中國,你就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德國中小企業也正在走向中國。

至今為止,向中國沖鋒陷陣的還是康采恩們,它們有足夠的耐心,承受得了開闢中國市場的波折。那裡有著巨大的市場和廉價的生產條件。這樣的機會自然是德國中小企業也不願意放過的。然而,中小企業必須帶上一些東西到中國去,才能站得住腳。同時,他們必須搞清楚,他們進入那個市場追求的是什麼目標或戰略。

比如,大批量地生產簡單產品者把中國視為延長了的流水線,他們在那裡生產,返銷德國;另一些工廠利用那裡便宜的生產結構來為自己生產產品,包括大批量生產的複雜完整的產品;而汽車零配件廠往往不得不跟著它們的「主人」-汽車廠走,以保證汽車廠所要求的「隨叫隨到式」生產;還有一些企業利用那個地方,邊生產邊開發龐大市場,所謂生產接近顧客;此外,中國還起到對整個亞洲東部地區的橋樑作用。

無論出於哪個原因選擇中國,這麼一個步驟對中小企業來說總是與問題和風險掛在一起的。德國企業在那裡活動過程中,要考慮那裡的政治形勢,中央集權條件下的官僚主義,法律的不穩定,腐敗,還有那發展不充分的金融體系,再加上語言上的障礙,而產品仿造也是個不容忽視的麻煩。

每個人都必須仔細地推敲他走向中國的機會和風險。中小企業必須清楚,要想在中國站住腳,要能夠長時間屏得住氣。無論是投資的資金,還是流動資金,都必須能夠從德國過去,流動資金會明顯地高於德國,因為運輸路上所需的倉儲費要高得多,而且,也許更重要的是,在中國要在6到9個月後才能把錢收回來。

即使規劃和準備做到極致,也會出現起步階段的困難,從而推遲到達盈利區的時間。經常缺乏受過足夠培訓的工作人員,而人員的培訓需要大量的錢。起步階段的虧損必須能夠支付得了。

走向中國要求高於平均水準的資金消耗。而許多中小企業主並不瞭解這一點。這些錢是沒有一家德國銀行願意借貸的。因此,需要大量的自有資金。一個解決方法是請投資參股公司提供資金。

總而言之:只有擁有堅實的自有資金基礎的中小企業,明確地說,自有資金佔40%以上的企業才適合於去中國,才可以壯著膽子去利用中央帝國提供的機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