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眼中21世紀的世界秩序
2020年7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2017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的 「新時代 」已經到來,中華人民共和國 「每天都在接近世界的中心」。但中國如何想像一個以自己為中心舞台的世界秩序?
波昂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教授向德國之聲表示:「我的理解是,北京的政治人物並不清楚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正在用鄧小平做實驗。」辜學武指的是這位在上世紀80年代發起經濟改革的中國政治家。鄧小平的著名座右銘是 「摸著石頭過河」。
中國問題專家丶前德國駐北京大使史丹澤 (Volker Stanzel)稱,中國的猶豫不決也體現在與其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有關的複雜辯論中。這些爭論既涉及北京對現行全球秩序的接受程度,也涉及中國認為他們必須領導世界的觀點。
儘管這些討論看起來五花八門丶錯綜複雜,但根據史丹澤的說法,中國共產黨(CPC)在所有事務中擁有最終的決定權,而這些事務不一定關乎世界秩序。「這只是一個關於中國以一種能夠實施中共理念的方式來運作的問題,並且能夠幫助中共保持執政」。
「中國世界秩序 」的核心要素
儘管中國的理想中有許多模糊不清之處,但辜學武教授說,「中國秩序 」中的一些關鍵要素還是可以被指認出來的。他說:「中國希望建立一個政治上多極化丶功能上多邊化丶意識形態多元化的世界秩序。」
這位專家對中國的理想做了下列的解釋:
多極化: 一個由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也許還有印度幾個權力中心主導的世界。
多邊主義:一個由幾個權力中心,包含中國丶美國丶歐洲丶俄羅斯,也許還有印度所主導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單獨決定全球議程,而是必須由所有權力中心進行談判。
多元化:世界必須接受不同的治理形式,而不僅僅是自由民主。
辜學武教授指出:「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多極化的世界裡。」許多政治學家都認為,蘇聯解體後美國霸權的短暫階段已經不復存在。
在中國,多邊主義一直與習近平的口號 「人類命運共同體 」 連在一起。2019年,習近平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拒絕孤立主義,將中國定位為多邊主義的支持者。
但史丹澤卻對此提出質疑。他說:「共同命運體是空談,這個概念需要被定義。你想如何組織世界?用更多的國際法和更強大的全球機構?但我認為中國和美國都對此不感興趣。」
辜學武教授指出,中國與美國都不重視國際法。他告訴德國之聲:「他們只有在符合自己利益時才會接受國際法。如果國際法與他們的自身利益衝突時,他們就會拒絕尊重國際法。」
形象塑造運動與絲綢之路
北京希望透過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推廣中國語言和文化,在爭奪多元意識形態的鬥爭中,取得同自由世界平等的地位。中國投資者在非洲收購媒體公司,並通過社群網站以及對當地華人的影響,改變全球對中國的認知。中國還積極參與聯合國的工作。史丹澤爾説:「中國擔任四個國際機構的主席,這個數量是美國的兩倍。他們利用其地位以及各種活動將其政治表達納入聯合國文件中。」
然而,中國的措施在世界不同地區有不同程度的成果。史丹澤補充道:「這種方式在非洲是成功的,尤其是在與中國有經濟聯繫的國家。」
在德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由於中國咄咄逼人的外交手段,其形象卻受到了損害。中國在新疆關押並「再教育」數十萬維吾爾族人,而在香港,北京則是大規模限制公民的自由。這些做法都進一步損害了中國在歐美的聲譽。
一帶一路最初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但對許多國家來說也變成了一把雙面刃。一些批評者說,該項目正在使經濟薄弱的國家依賴中國。例如,斯里蘭卡在未能償還貸款後,不得不將漢班托塔的一個深海港租給一家中國國有公司99年。
中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
辜學武教授認為,國際社會過於高估中國的野心。他說:「任何一個想領導世界的人,都必須能夠免費提供一般的商品,並對利他主義展現一定程度的熱情,並在全球範圍內實施某些理念。」然而在他眼中,中國缺乏這些特點。他解釋道:「中國其實不想取代美國。它甚至對承擔這些任務抱持謹慎態度。」
但即使中國不爭奪全球霸權,其在亞洲的最高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
習主席在2014年的一次演講中談到 「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但在中國秩序的背景下,這個概念意味著什麼?2010年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的楊潔篪在東協的發言可以幫助國際社會理解其中的動態:「中國是大國,其他國家是小國。這只是一個事實。」
在亞洲,中國的權力擴張在南海比其他地區都明顯。中國不僅要將美國逼出該地區,還要將周邊國家的關鍵航線和原物料納入其控制範圍。對 「周邊國家 」來說,後果就是不穩定,在中美之間選擇的壓力越來越大,而爆發全面軍事對抗的危險也越來越大。
意識形態差異
關鍵的問題是,中國的崛起和世界秩序的重新組合是否會導致戰爭。專家認為,南海的衝突只是一個前兆。
美國政治學家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2014年在《國家利益》雜誌上寫道:「南海爭端的結果將是一場激烈的安全競爭,有相當大的可能性會演化成戰爭。簡而言之,中國的崛起不可能是平靜的。」
紐約城市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夏明告訴德國之聲:「我不相信如果中國維持自己的體系,中國和西方可以共存。」
對話能否幫助中國和西方克服分歧?辜學武教授表示,他對這種可能性感到非常悲觀。他說:「我不認為美國準備向中國專制政府讓步。」
史丹澤也對這種想法懷疑態度,不過他的質疑出於其他原因。他說:「中共不想開戰,但中國咄咄逼人的強勢行為正導致軍事衝突的危險,正如我們在南海所看到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