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明年進軍火星 太空熱席捲民間

2019年3月4日

從硬任務到軟實力,中國正掀起一股太空熱潮。 今年一月「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成就中國和人類的第一次。 趁著全國兩會聚集中外媒體的鎂光燈,當局也把握機會宣傳一系列太空大計。

https://p.dw.com/p/3EOYV
Chang'e-4 auf dem Mond
今年一月,中國的「嫦娥四號」成為全球首個成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CNSA

(德國之聲中文網) 身兼政協委員的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周日 (3月3日) 出席中國全國政協會議開幕,官方特意安排他在「委員通道」環節接受採訪。

他表示,中國今年年底會再接再勵發射「嫦娥五號」,如果探測器成功在月球上採集樣本並返回地球,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具備此技術的國家。

吳偉仁也在同場透露,中國計劃在2020年發射該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期望實現環繞、著陸和探測火星。 他說「嫦娥四號」的月球車「玉兔二號」正在月球採集新的探測數據,未來會逐步向全球開放數據。

中國大力發展太空技術,希望與西方國家並列太空強國。 中國並沒有公開相關的具體開支,但《南華早報》指每年預算花費約80億美元,仍然較美國太空總署(NASA) 215億美元的年度預算少。 吳偉仁也承認,中國與其他太空強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中國的探月工程失敗不起,沒有退路,只能成功。 」

Werbeveranstaltung für den chinesischen Science-Fiction-Film "The Wandering Earth" in Qingdao
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橫掃中國國內票房,故事主要角色大部分是中國航天員。 圖為導演郭帆出席宣傳活動。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STR

民間太空熱

太空熱潮在最近一個月席捲中國,中國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從大年初一 (2月5日) 上映以來,不足一個月已在國內錄得44億元人民幣高票房。 就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曾在例行記者會上,推薦一眾外媒入場看戲。

根據中國小說家劉慈欣同名作品改編的《流浪地球》,講述中國航天員聯合其他國家拯救地球。 不過這股熱潮似乎並非人人受落,在一河之隔的香港卻頗為慘淡。

綜合香港媒體報導,上周四 (2月28日) 首映日平均每場不足30人次,部分電影院甚至僅僅賣出7張票。 有影評人認為,《流浪地球》的特技有所進步,但兩地文化差異終究令這部國產大片被港人冷待。 縱然如此,電影公司已經宣佈它將會登上Netflix平台,準備衝出中國進軍國際。

China Mars
中新社照片顯示,火星營地首批「居民」獲頒發「火星護照」。圖片來源: China news

平民也能當「火星人」

另一方面,中國第一個火星模擬營地本月也投入運作,帶動民間的「太空產業」。 它座落在青海省海西州冷湖地區,乾旱而且人跡罕見,地貌酷似火星,距離最近的敦煌機場也達270公里。 這個佔地80畝的營地設有睡眠艙和帳篷,總共可以招待160人。

中新社報導,當地政府在2017年啟動這個名為「冷湖火星小鎮」的計劃,目的是要建造以「科學、科普、科幻」為核心的旅遊基地,總投資高達1.5億元人民幣。 參加者可以體驗在火星生活,營地也有天文設施供研究人員考察之用。

China Mars
火星營地的「太空艙」(圖) 最多能夠同時容納60人,另設帳篷可供100人住宿。圖片來源: China news

在3月1日的開幕儀式前,主辦單位特意為參加者安排「仿真火星著陸」實驗,不過出現尷尬場面。 「火星著陸艙」升空後降落返回地面,期間卻無法打開降落傘,令實驗以失敗告終。

火星營地負責人高峻嶺在事後解說﹕「雖然實驗失敗了,但使學員更加體會到火星著陸的艱辛。」

李芊/夏立民 (綜合報導)

「嫦娥四號」上的德國科研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