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愈發看重非洲資源

2009年3月21日

中國在非洲加強了經濟活動:修築公路、開發油田、開采銅礦、建造水庫。《外交世界月刊》把這一切與毛時代的非洲政策作了一番比較,認為今天中國更多看重非洲的資源:

https://p.dw.com/p/HGFB
中國在奈及利亞的發展援助項目圖片來源: AP

"滿足中國工業對原料的需求現在是中國對非洲外交政策的指導思想。北京政府不僅提供發展援助,有時也免除非洲國家的債務:2002年和2006年兩次免除了非洲國家過期未還的債務,每次13億美元。中國也鼓勵在非洲經營的八百家國有企業必要時甚至可以接下低於成本的訂單,重要的是要把生意做起來。

非洲市場上五彩繽紛的布料看起來很具有非洲特點,但往往都是'中國製造'。人所共知的做法是:非洲提供未加工的原料,以此換取中國加工的貨物。非洲國家向中國出口的物資中,近四分之三是石油、天然氣、礦石和其它礦物原料,除了石油生產國蘇丹以外,所有非洲國家與中國的貿易都呈現巨大赤字。"

《外交世界月刊》接著介紹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蘇丹的活動:1983年蘇丹南北方爆發內戰後,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撤出蘇丹。當時中石油在中東和哈薩克斯坦難以立足,而蘇丹處於真空狀態,1996年中石油進入該國產油區:

"大多數油田在蘇丹南北方激烈交戰的邊界附近,據說北方的士兵經常把中國工人的營地作為發起進攻的基地,好把蘇丹南方人趕出石油產地。中國為開採石油在這裡投入的資金超過了任何國家,今天蘇丹石油通過中國的輸油管直接流向紅海,裝上巨型油輪運往中國。中石油在達爾富爾有一個租借地,2004年在那裡開採石油。那時,達爾富爾已爆發流血衝突。

中國目前約7%的進口石油來自蘇丹,同時中國是喀土穆政權的最主要武器供應國。這樣的夥伴關係在經濟上對中國極其有利,而蘇丹政府重視的無疑是政治和軍事上的好處。與西方相比,北京採取了極其實用的態度,把援助國對受援國提出尊重人權和民主進步的要求稱為新殖民主義的工具,這就使得那些受到西方國家批評的政府尤其歡迎中國。

烏策教授認為,中國不干涉內政的說法只是一個神話,他以蘇丹為例說:'中國干預其夥伴的事務,只不過這種干預總是只對當地的統治集團有利。不管誰當權,只要能保障中國獲得原料,他就是中國的朋友。'儘管有國際禁運,蘇丹內戰地區達爾富爾仍然出現配備有中國武器的政府士兵,這就明顯說明中國至少已間接捲入了這場衝突。

2008年,國際法庭首席檢察官申請向蘇丹總統巴希爾發出逮捕令,但巴希爾知道,至少有一個朋友支持他:中國在聯合國大聲疾呼,反對執行這一逮捕令。"

編譯:王羊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