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的中國年輕人
2013年6月2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看新聞、聯繫朋友、上傳照片,航(音譯)的手指在手機顯示屏上快速"舞動",這位22歲的姑娘告訴記者,"我一刻也離不開我的手機。"話音未落,她又忍不住瞥了一眼手機屏幕。
無論朋友們正坐在桌對面、還是在同一座城市裡或者在另一個國家,在虛擬的網路中他們都近在咫尺。據官方統計,中國目前共有約5.6億網民。其中4.2億人使用手機上網。中國年輕網民乍看上去和他們在柏林或倫敦的同齡人基本無異。但是各地網路卻有別。共產黨獨裁的中國正在編織一張過濾網,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其為"巨大的牢籠"。
中國防火長城屏蔽如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Youtube一類的國外網站,但微博卻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微博用戶在這個平台上可以分享政治醜聞、有毒食品事件或流言蜚語。
生活在籠中的中國網民
"在微博上什麼都有,"航指著她的手機對記者說。她即將去美國留學,通過微博她可以獲悉來自美國的新鮮事,閱讀中國新聞或者瞭解朋友的最新動態。但是微博也會不時地進行審查和刪貼。媒體學生航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籠子裡,但這個籠子在不斷變大,這是件好事,"畢竟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會被微博刪除, 她補充說。航繼續介紹:"這個籠子也有好處。因為政府禁止謠言傳播,所以中國的暴力事件也較少。"美國亂殺無辜的槍擊案在她看來主要是過於開放的網路惹的禍。她同時要求:"中國政府應該採取更嚴格的措施控制網路謠言。"
航真的是這麼想的嗎?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研究專家陸德平(音譯)表示懷疑。他說"中國年輕人在公開場合回答問題時,會考慮到政府機關如何理解他們說的話。"德國的年輕人從小就被要求批判性思維,而這在中國並不常見。
立業比成家重要
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風笑天認為中國的年輕一代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對年輕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這種想法有悖於中國以家為本的傳統。風笑天總結中國當代年輕人的壓力為一句話:"一個人沒有對象可以活,沒有工作就沒法生存了。"
航的關於網路的回答對部分他們這代年輕人來說很典型。"這是大家在電視裡耳熟能詳的標準答案," 陸德平強調。因為有所顧忌,所以年輕人才會模仿官腔。很多人人生追求的目標就是事業飛黃騰達。他們可不願意因為說出過於批判的話而破壞了這一夢想。航也能感受到這種壓力。美國的留學費用十分昂貴。她說:"我今後一定要把這筆錢還給我媽。"為此她將接受挑戰,"我的事業比我的男朋友重要,"她強調。她將來一定要找一份薪水可觀的工作。只有這樣,她才能把留學花費歸還給母親並盡孝心。
陸德平預計,給出標準答案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個暫時現象。工作穩定的中年一代更敢於說實話。他說:"老年人就更直言不諱了。"
來源:德新社 編譯:安靜
責編:任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