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波士頓大學哀悼中國學生

2013年4月18日

一名中國女學生在周一的波士頓爆炸案中不幸喪生,波士頓大學學生因突如其來的噩耗感到震驚。周四波士頓大學將舉辦大型追思儀式。與此同時,美國治安狀況恐使欲赴美留學的外國學生卻步。

https://p.dw.com/p/18IZy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三名波士頓大學的中國學生周一(4月15日)前往市內馬拉松比賽現場體驗美國生活,卻意外捲入波士頓爆炸案。其中一名學生在爆炸中喪生,其周姓友人身受重傷,第三名中國學生則毫發無傷。波士頓大學周三在取得家屬同意後,證實爆炸案中的其中一名遇難者是中國籍學生呂令子。          

在美國波士頓周一舉行的馬拉松比賽終點線附近,兩枚炸彈爆炸造成3人喪生,約180人受傷。整個波士頓大學校區都為呂令子的死亡感到震驚。這名數學與統計學系碩士研究生在9月才前往波士頓,隨後立即投入課業中。

呂令子家屬在聲明中對女兒的驟然逝世表示悲痛。他們感謝校方以及中美政府和波士頓官員的幫助,並對各界的支持表示感激。

波士頓大學數學系行政人員海維(Kathleen Heavey)稱,許多學生難以接受噩耗。包括呂令子及其友人在內,目前波士頓共居住著數百名中國學生。

USA Anschlag Boston Marathon Explosion
波士頓周一發生爆炸案圖片來源: Reuters

波士頓大學校長布朗(Robert Brown)表示:"我們的心與思緒都與兩名受害者的親友同在。"該校共有31000名來自100個不同國家的學生。

波士頓大學組織了多項追思悼念儀式,周四則將舉行大型紀念活動。

同學紛紛表示哀悼

在前往馬拉松比賽會場前,呂令子發了一則微博,貼出一張中式早餐的照片,並用英文寫道"我的美妙早餐"。

周一晚間,當波士頓大學學生們發現呂令子失蹤後,立刻焦急地搜索其下落,最後卻傳來她喪生的噩耗。周姓女學生已在醫院經歷了多次手術,據稱目前狀況"穩定"。同行的第三名女學生不願公開姓名,其他學生表示,她因為情緒紊亂難以言語。

在呂令子被發現失蹤後,一名來自上海的24歲法律系學生表示,"眾人都很擔心,大家都試著找到這名女孩。大家聽到她的死訊都很震驚。"。

"我的許多友人都是她的朋友,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小的社群。他們記得她是一名多麼有趣可愛的女孩,而且非常用功。"

呂令子曾在沈陽求學,後在北京理工大學獲得國際貿易學位。2010年她前往加州大學河濱分校3個月,以提升進入研究所的機會。呂令子的同學表示,大學教授都認為她是"聰慧"的學生。

神學系學生納爾遜(Meghan Nelson)在馬丁‧路德‧金紀念碑前留下了一雙慢跑鞋、花朵和印有大學標誌的鑰匙圈,對死者表示悼念。另一名來自北京的23歲學生則在紀念碑前放了頂綠色的帽子和一張紙條,寫著"獻上來自波士頓和北京的愛。"

美國危險局勢讓留學生卻步

 一直以來,美國高等教育學府試圖扭轉美國治安不佳的印象。此次中國留學生呂令子在波士頓爆炸案中喪生,可能再次使外國留學生卻步。

當學生們考慮應前往那些國外教育機構求學時,在他們考慮的教育品質和費用時,諸如波士頓爆炸案之類的攻擊事件、2007年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或2012年美國康州桑迪胡克小學的槍擊事件,都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美國國務卿克裡在波士頓爆炸案發生前曾表示,在訪日期間他曾聽聞一些當地學生懼怕赴美留學。克裡對美國CNN電視台說,美方官員在與日本家長溝通後發現,他們認為美國並不安全,因而不願前往。

  

USA Anschlag Boston Marathon Explosion
爆炸案、恐怖攻擊或槍擊案等事件都令外國留學生對美國治安存疑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自上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赴美留學的學生人數出現下降,原因包括人口老齡化以及經濟發展停滯。中國的留學生人數則最高。

據非營利組織國際教育機構(IIE)所發表的資料,單是中國、印度和韓國學生便佔美國外籍學生總數的近二分之一。而據美國商務部表示,外籍學生去年所繳納的學費和其他開支為該國經濟貢獻227億美元。

美國研究生院委員會數日前公佈的一項令人意外的數據則顯示,中國申請美國研究所的學生人數在經過多年的強勁增長後,出現了5%的下降。    

曾在紐約州立賓漢姆頓大學負責國際學生服務的貝格(Ellen Badger)表示,2009年該市的美國公民協會移民服務中心發生槍擊案後,他們必須安撫國際學生,解釋暴力並非常態。

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恐怖攻擊案後,美國大學的外籍新生人數連續三年不斷下降,不只因為安全顧慮,美方收緊簽證管制也是原因之一。

根據一項由美國政府支持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的國際學生人數居全球之冠,2011年招收近76萬5000名學生。

來源:法新社 編譯:張筠青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