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非洲--贊比亞調查(7): 東方元素無所不在
近年來在贊比亞,中國影響力劇增。大量中資以及華人的湧入,給這個中非內陸國家社會的方方面面打上深深烙印,也引發不少質疑。
「友誼之路」的衰敗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坦贊鐵路被北京稱作「中非友誼的象徵」。這裡是始發站卡皮裡姆波希中的一段。這條鐵路1970年動工、1976年完工,中國先後派遣工程技術人員近5萬人次。然而這個浩蕩的工程從開始就在經營上面對諸多問題,90年代後期載貨量大幅下降,坦贊鐵路衰敗。如今在贊比亞人們主要依靠公路交通。
新時代的友誼象徵
2018年10月24日,贊比亞慶祝獨立其54周年。而中贊外交關係,也已經走過54個年頭。圖上是首都盧薩卡至銅帶省省會恩多拉的高速公路項目,是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貸款、中企江西國際承建,被贊比亞總統倫古稱為「新時期中贊友誼的象徵」。
「白大象」
然而,無論是中資承建的高速公路、收費站,還是圖中的盧薩卡卡達翁機場擴建工程,都因為被指耗資過高而在贊比亞國內受到批評。這些中資承建的基礎設施項目被該國反對派批評是「白大象」(昂貴而不實用的東西)。
東方金主
在贊比亞,一些中資項目仍然標注著「中國援助」,不過如今大多項目是商業性質。項目貸款都來自中國的幾大銀行。在庫薩卡,隨處可見中國銀行的大標牌。同時,很多中國人來到這裡做生意,這給這個非洲國家的社會生活帶來變化。
「弟子規 聖人訓」
在首都盧薩卡,有一所中文國際學校。校長劉小燕向德國之聲介紹說,在該校上學的大約80%是非洲孩子。另外這所學校在周末還有面向成人的中文語言班,這位校長表示,隨著中贊經濟往來的增加,很多在政府機構工作的人會來這裡學習充電。
"隱身"老闆
根據贊比亞現行法規,在貿易領域,外國人允許從事批發,但不允許進入零售業。儘管如此,市場上的很多店鋪是中國人所有,雇傭贊比亞當地人進行銷售,每天巡視、收賬。這也在當地遭到詬病。
生存競爭
圖中是盧薩卡市郊的禽類市場,在市場上賣雞的商販表示,市場上幾輛賣雞的大卡車都是中國人的。據贊比亞媒體報導,這在市場上引發不滿,當地人認為被中國人搶走了生計。這也迫使贊比亞政府出台文件,明文表示外國投資人不應進入養雞、賣菜等行業。
後起之秀
贊比亞以「銅礦之國」聞名。佔贊比亞銅礦生產80%的四大銅礦的所有者是兩家加拿大公司、一家印度公司和一家瑞士公司。不過,中國人正迅速增加在這個領域的投資,2018年中國有色礦業集團下屬的中色非洲礦業在謙比希投資了8.32億美元開發銅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