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人為什麼不幸福不滿意?

2012年5月16日

光有經濟增長這是不夠的。如果人們為自己的飯碗擔憂,看不起大夫,看見富人就羨慕嫉妒恨,這只能說明不滿的情緒在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國民間積聚膨脹。最好的例子就在中國。

https://p.dw.com/p/14v87
圖片來源: AP

在中國,民間的不滿情緒出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儘管中國經濟恨不得以直升機升空的方式直線增長,但是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十幾億中國人的幸福感甚至還比不上20多年前。在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雖然經濟總量增加了,但是中國原有的社會福利制度卻被打破了,而新的福利制度建設的腳步又沒有跟上經濟的增長。社會貧富差距不斷加大,也導致了社會矛盾不斷加劇。工作和收入都不再有保證,醫療保健的費用出奇得高。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在接受德新社採訪時說:"這個國家變富裕了,但是錢卻縮水了。"普通人通過他們的勞動創造了財富與價值,推動這個國家走向富裕,但是他們自己最終卻什麼也沒得到。最底層的中國人擔負著巨大的壓力。在經濟飛速增長的過程中真正受益的是上層社會。

Peking China Porsche Showroom 2011
富裕和窮人不沾邊圖片來源: AP

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用"鐵飯碗"這個詞形容"單位"給每個人提供了從生到死的社會保障。但現如今,大多數中國人需要為生存而努力,社會不平等的現象十分嚴重。美國南加州大學學者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通過研究發現,中國人的幸福感從1990年到2010年呈急劇下降的趨勢。這份研究報告被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1990年中國各個社會階層的人大多對他們的生活感到滿意。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擴張,國企大量職工下崗。人們的幸福感也隨之急劇下降。2000年到2005年是在這份調查中中國人的幸福感下降到最低點的階段。

窮人感覺富裕和他們根本不沾邊。1990年,中國社會底層人口當眾對生活表示滿意的比例還在65%,此後最低的時候則只有42%。20年前接受過良好教育收入不錯的中國人當中表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的比例為68%,現在為71%。這一趨勢和東歐那些失業率高、缺少社會保障的國家的情況類似。

伊斯特林說:"有不少人相信,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們生活的富裕程度也會提高。經濟增長得越快,人們就越幸福。"沒有哪裡能比中國更適合檢測這一假設是否成立。而事實結果是,中國經濟增長雖然飛快,卻"絲毫沒有跡象顯示出人們的生活滿意感也在增長 "。

Wanderarbeiter in Peking
政府必須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圖片來源: Xiao Xu

雖然在中國各階層的人整體的收入水準都在提升,但是底層人對富人的羨慕嫉妒恨和自己本身對提高生活水準的期待讓他們感到幸福感缺失。儘管如此,恐怕人們還是要問,在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這麼快,那麼難道中國人的就絲毫沒有感覺到比以前幸福嗎?南加州大學學者伊斯特林說,單純經濟的增長不會帶來幸福感,社會保障的安全感才會真正帶來滿意感。

"無論是對中國政界還是對世界其它地方的政客們來說,中國的現實對誰都是一個教訓。對於普通的中國人,特別是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收入水準卻很低的那些人來說,工作和收入的穩定,個人能夠負擔得起的醫療體系以及幼有所長老有所養才是決定生活滿意度、幸福感的決定性因素。"

報告最後指出,如果人們認為回到社會主義更好,那麼這個結論就錯了。中國社會應該做的不是回到社會主義,而是要建立起一個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也指出:"沒有回頭路可走。政府必須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

訊息來源:德新社 編譯:洪沙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