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世界自然基金會:恐龍後最大生物滅絕迫在眉睫

2021年12月30日

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警告,在未來10年內可能有超過100萬個物種滅絕。哪些動物被列入全球受威脅物種名單?

https://p.dw.com/p/44yMR
Afrikanischer Waldelefant | Loxodonta cyclotis
世界自然基金會說,非洲森林象和成千上萬的其他物種可能在幾年內不復存在。圖片來源: Roger de la Harpe/DanitaDelimo/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德國分會周三 (10月29日)表示,不斷增長的環境威脅正在將許多動物和植物推向滅絕的邊緣,其規模是自恐龍滅絕以來從未見過的。

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發布了「2021年的贏家和輸家」文件,一份年度名單說明當下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的動物,以及動物保護工作上的成果。

目前,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單上有142,500個動物和植物物種,其中40,000個是「受滅絕威脅」。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稱,這是自1964年建立紅色名單以來的最大數量。

該組織在聲明中說:「大約一百萬個物種可能在未來十年內滅絕,這將是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辦事處主任布蘭德斯 (Eberhard Brandes)說,人類迫切需要決定性的環境保護政策,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

他說:「物種保護不再僅僅是對抗環境變遷,而是關乎到人類是否最終會被列入瀕危類別的紅色名單,變成自己生活方式的受害者?」

Deutschaland | Großtrappe | Otis tarda
德國布蘭登堡的一隻大鴇。羽翼豐滿的大鴇在德國越來越常見。圖片來源: Ingo Schulz/McPHOTO/imago images

誰在名單上?

在受威脅最嚴重的動物中,也是今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名單上的「失敗者」,包括非洲森林象,其數量在短短31年內減少了86%。

北極熊也榜上有名,因為北冰洋的冰包迅速融化,使動物們無法適應。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說,專家們估計北冰洋可能在2035年夏天完全無冰。

德國樹蛙和蟾蜍熟悉的綠色外形和響亮的夏日鳴叫也受到了威脅,德國50%的本地兩棲動物物種目前在國家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瀕危。有增無減的建設工程正在限縮它們的棲息地,道路更是成為他們的死亡陷阱。

但名單上還是有一些「贏家」,讓環境保護領域出現了一些「希望之光」。

世界上最稀有的大型貓科動物之一,伊比利亞猞猁,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數量顯著增長。2002年時,全世界還只有94只猞猁,但到了2020年,根據最新統計顯示,數量已經增長10倍以上,有超過1100只猞猁活著。

德國大鴇的數量在2021年的成長達到40年來的最高水準。研究人員今年統計了347只鳥,比1997年的57只顯著增加。

世界自然基金會還記錄了在尼泊爾保護印度犀牛種群的成功。作為與政府合作的一部分,在實施更嚴格的保護措施後-,犀牛的數量自2015年以來增長了16%。

此外,柬埔寨的胡禿鷲、藍鯨和鱷魚的數量也在增長。

(法新社等)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