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的法律和權益問題
2010年8月15日不久前,Facebook創建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斷言,數據保護已是昨日黃花。但是柏林州數據保護專員亞歷山大‧迪克斯(Alexander Dix)則認為絕不是這麼回事,他說:"祖克柏先生肯定也知道了,他自己的網路平台上也有反對派,他的用戶中有許多人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們或者組成了要求給予Facebook更好的數據保護的團體,或者他們乾脆就離開了這個平台。"
來自網路社團的批評顯然也讓扎克伯克有些坐立不安。今年5月,他的企業向用戶宣佈,將向他們提供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數據的可能性。祖克柏是这样說的:"今天我們宣佈的消息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在Facebook裡有真的很簡單的控制自己數據的可能性。現在他們可以走上他們私人的頁面,點擊幾下,就可以讓他們的數據只能讓自己的朋友或者家裡人看到。"
這種個人調整頁面的可能性雖然使社會網路擁有一副親和數據保護的面孔,但誰也不能真的認為這樣就安全了。這種認為在網路裡製造了一種私人氛圍的印象是有誤導作用的。一名部落格寫手不久前公佈說,他用一個簡單的市場上能買到的軟體把Facebook裡的數據大量地下載並存儲起來。這對柏林數據保護專員來說即不是Facebook的一個失誤,也沒什麼可驚訝的:"這在所有的社會交往網路裡都是可以做到的,這一點必須要明白。可惜至今沒有任何一個網路提供者向用戶說明這一點。必須這樣來設想:如果在一個網路裡登錄,雖然可以從相關的網路使用說明和通常業務條件讀到,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其中包括不允許從這個平台取下大量的數據,輸出或者拷貝到公開的網路上去,但這些規定在技術上是無法控制的,這一點人們必須要知道。"
也就是說,這是每一個使用社會交往網路的人都面臨著的一個風險。此外還有其它風險。誰如果自願地不用匿名上Facebook,甚至提到他的工作單位,那麼他也許很快就成為企業間諜的工作對象。利用網路上的訊息,便於網路間諜與之取得聯繫,米歇爾‧索貝克(Michael Sobbek)在法蘭克福所做的報告裡說,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這位就如何抵禦間諜給企業提供咨詢的專家這樣建議他的顧客們:"你們可以登錄,但要故意把錯誤的訊息寫進去。如果我發現有人提到我故意寫錯的訊息,比如一個我沒有的興趣愛好,或者我家裡多了一個孩子,出生日期被顛倒了,如果有人說到這些,我就知道了,那個人在利用我登錄在這個網路裡的社會數據。"
此外,越來越多的駭客向社會網路的會員發起進攻。不久前,在全世界為IT數據安全提供咨詢的公司Sophos證明了這一點。這些駭客的出發點並非都是賺黑錢。Sophos的咨詢師、書作者格拉汗‧克魯雷(Graham Cluey)在最近的新聞聲明裡說:"網路犯罪分子的出發點是從其它國家或者個人那裡獲得經濟上、政治上或者軍事上的好處。"
據微軟稱,一半以上的企業人事主管在網路上搜索職工與求職者的訊息,包括在社會交往網路裡搜索。少年時的犯罪前科如果被網上公佈或者甚至配有圖片,有時會導致一些求職者的求職失敗。因為,一旦在網路上發表了數據,迄今為止還沒有辦法徹底刪除。人們雖然正在研製一種電子橡皮,但至今還沒有投入生產。所以,柏林數據保護專員向社會交往網路的用戶建議,不僅要仔細斟酌將在網上公佈自己哪些真實情況,而且更要以匿名登錄。這種可能性在德國受用戶喜愛的社會網路StudiVZ裡做得比較成功:"社會交往網路StudiVZ可以說是有利於數據保護的一個平台。一開始並不是這樣,但現在做到了。而這種情況是Facebook根本就做不到的,這也是漢堡數據保護專員現在對Facebook提出訴訟要求罰款的原因。"
Facebook也從Smartphone的電話簿裡提取數據,用於自己的目的,對此提出批評的不光是德國各地的數據保護人士。迪克斯說:"即使一台Smartphone的所有人本來只是想知道,我的熟人裡有哪些也擁有Facebook帳戶,結果卻是導致這些數據外洩。許多從來跟Facebook沒有關係的人之後也接到了Facebook發來的郵件,邀請他們登錄Facebook。這是一個明顯的違背數據保護原則的行為,在歐洲其他國家,人們對此也是這麼看的。"
從這些新現象看,要想讓歐洲的數據保護有個最低限度的保障,必須要對1995年的歐洲數據保護條例進行修訂了。因此,最遲從裡斯本條約開始,保护个人權利,包括與個人相關的數據,不僅在德國,而且在整個歐洲都已成了基本權利的組成部分。
作者:Ulrike Mast-Kirschning 編譯:平心
責編:李京慧